黑龙江总长度约5498公里(以克鲁伦河为源头计算),由南源额尔古纳河与北源石勒喀河汇合而成,上游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克鲁伦河-额尔古纳河,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洛古河江段长200多公里,最深12米,最浅1米,沿江两岸风光宁静秀丽。洛古河又是黑龙江源头第一村的村名,现有农家36户,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
黑龙江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Khabarovsk Krai)东南界,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Tatarskiy Proliv)。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
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河长3474公里,流域面积约 88.7 万平方公里,占流域的 48.1%。
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
习惯上将黑龙江分成上、中、下游3段。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0公里;黑河市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50公里;乌苏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970公里。
黑龙江,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黑龙江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别称,公元13世纪成书的《辽史》第一次以“黑龙江”来称呼这条河流。满语音“萨哈连乌拉”,其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 意为“水”。蒙古语则称“哈拉穆连”。俄文音“阿穆尔”或“阿母”(Amure)。
黑龙江流域早在唐朝中后期就已经归入中国领土,成为中国一大内河,后成为辽国疆域,一直到元朝都是中国领土,隶属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成为元朝内河。明朝至清朝时为中国领土。自1858年不平等条约的《中俄瑷珲和约》签订后,黑龙江开始成为中俄大部分地区的边界。1900年八国联军向中国开进时,俄国以保护中俄铁路为由出兵越过黑龙江,放火烧毁当时属于清朝的瑷珲城,并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深入清朝国境约40公里。不久战事结束,并将原规定由中国人居住的江东六十四屯以武力占领。
自此,不论地理名词,还是政治名词,有了这么多的称谓;不论近代还是古代,有了很多的时间段。让我们记住这些称谓吧,让我们记住这些时间吧。
北东北,南东北;黑龙江右岸,黑龙江南岸;黑龙江左岸,黑龙江北岸;远东地区,外兴安岭地区。
公元1858年,公元1860年,公元1900年,---。
嘉荫县以西5公里的黑龙江中国一侧的太平岛,面积0.87平方公里,北纬49度附近,东经131度左右。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面积0.49平方公里,北纬10度23分,东经114度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