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
743428.html
■ 雪夜狂奔
离开姊妹湖,已过午时,高原的天空上,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真想停下来静静的看着它们,猜猜下一秒会幻化成什么样子,但是为了赶路,实在无法再停留。
漫长的旅途,如果有合适的音乐相陪伴,不仅可以消除枯燥,还可以让心情与窗外的景致融为一体,让自己的思绪飘飞在无边界的天空中,而糟糕的音乐却只会把情况变得更糟。
遗憾的是这一路上就是如此。师傅的欣赏口味实在不敢恭维,虽然 CD 一大堆,能听的却几乎没有,不是 N 年前的甜歌劲曲,就是把好好的民歌翻唱得俗不可耐的新民歌,仅有一张齐秦能放出声音的时候不过十之一二。于是,在被恶劣的声音长久包围着的时候,肚子里忍不住要痛骂辉辉,嘱咐了半天,上路的时候还是忘了带上几张可以入耳的唱片。
回到玛多已经3点,还是吃鱼,却不如昨晚来得鲜美。4点上路,踏上标明 333 公里的漫长旅途,直奔玉树。听说后半段的国道正在整修,路况无法预料,到达玉树会是啥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
出玛多,道路开始很不错,有一段路面上,水泥与沥青每隔一公里交替着铺,似乎别有深意,只见路边的牌子上写着“交通部青藏高原冻土带路面试验工程 2004年”,看来在高原的高寒气候之下,什么样的路面寿命更长,似乎没有定论。砖石之物尚且如此,血肉之躯就更加脆弱了。道路两旁,无他,一片死寂的高原冻土景象,浅浅的浮雪覆盖在大地上,几乎没有任何植被,更绝少看到人烟和牧民,只有往来的车辆穿梭在公路上。星星海、野牛沟、查拉坪,沿途的路牌记录着我们经过的一个又一个地方,但它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实在是不容易看出来。
不知道昏沉了多久,师傅叫醒大家说,巴颜喀拉山口到了,要不要下车看看。一看表,已经六点多,我们跑出来已经一百公里有余。山口风大,大牌子上写着 4824,迄今为止,这里是我踏上的海拔最高的公路,前几年,这里的标高是五千米,怎么就给降了呢。几个人下车品尝了几口垭口的新鲜空气,味道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就算氧气含量少了,也比车里的空气味道好。大家都没什么高原反应,如果有点困不算的话。从阿尼玛卿下来,这个让很多人发怵的高度,对我们显然已经不在话下。
巴颜喀拉山口是果洛州玛多县和玉树州称多县的分界,据说也是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的分水岭,过了山口,也就投入了康巴的怀抱,所见的藏民将展现给我们与先前不同的风俗和气质。康巴汉子啊,你们在哪里?
六点半,行程走到一半时的时候,平坦的公路终于向我们挥手告别,再后面,只有未完工的土路,于是这种没有尽头的颠簸,就成了行路高原的常态。走得慢,也有个好处,路边的藏民也可以多看上两眼,他们不论男女,个个皮帽子、大红的配饰,用来挡风的围巾下面,只留出两只大大的眼睛,透着一种神秘不可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