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修建的中国海神庙
西方有海神波塞冬,古老的东方也有, 巍巍赤山上,一尊巨大的铜像座落在山顶, 面向黄海, 它,就是中国北方海神——赤山明神, 然而这却是一位来自邻邦的新罗人所建, 这中间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来自新罗的张保皋)
这几年猫猫每年都会来到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小城石岛,这里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地方,每次经过赤山,抬头都可以望见山上那尊大佛,听说是韩国人修建的,十分好奇,但每每经过而不入,这一次,终于决定到山上去看个究竟,灰蒙蒙的天空下,群山环绕着大佛孤寂的身影,被奉为“赤山明神”的它究竟有着怎样的神力呢?
《新唐书》中记载了一条从登州出发——经过庙岛列岛和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旅顺的海路。从此沿辽东半岛南部沿岸,到达鸭绿江西侧后,再沿着南部沿岸航海就可到达千里远的京城。这条线路后来与日本到中国的线路重合,形成唐代中日韩文化交流的重要管道。赤山浦(石岛)就是这条航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站,由于位置的特殊,自古以来,成为许许多多朝鲜人、日本人登陆中国之地,而这中间最有名的当属新罗人张保皋和日本和尚圆仁法师,赤山上的这座法华院正是824年张保皋所筑,因建院时请来诵经的首批僧人属天台宗派,诵法华经,故此院命名为法华院。唐朝,也就是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时期,尤以新罗势力最大,唐王朝与新罗陆上相连,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也是唐代胶东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可惜毁于唐会昌年间的废佛运动中。
走进寺院,虽说是重建的仿唐建筑,已寻不到任何古迹,但“水流庭院,从西而东流,西南北连峰作壁,东方望海远开”,与圆仁法师《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描述的一致。在张保皋纪念馆,猫猫了解到那一段有趣的历史,史书记载,唐朝盛期,新罗人张保皋应征入唐,曾任武宁(今徐州)军中小将。他武艺超群,作战勇敢,深受大唐将士的爱戴,后回归新罗,任清海镇大使。在此期间,他设立清海镇,扫平海盗,禁止奴婢买卖,积极从事中、韩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为中、韩两国人民铺设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时著名的海上贸易家。
为了保佑其海运事业的昌盛,他慕名来赤山建起了当地第一座大庙宇法华院,因为赤山明神受到商贾的拥护,也称之为财神,而且还是海上的保护神,据说明神手抚四海能平海上恶浪,眼观十方为渔船保驾护航。张保皋弃军从商,来到赤山浦后,就是在赤山明神的庇佑之下,成功的开展了中、日、韩三国的海上贸易,成为显赫一时的“海上王”。
法华院在唐代享有盛名,香火甚旺,来此听经的人常达几百人,为一时之盛。由于身份特殊,这座寺院由新罗僧人任住持,共有侨居当地的新罗僧人29人。用朝鲜语讲《法华经》,听者约200余人。看着张保皋传记馆里那些描绘朝鲜人生活的绘画,不禁想到今天望京的韩国城,看来这个民族的凝聚力从古至今一直都非常强,即使在异域,依旧保持着家乡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走着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