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雨巷》,记得《雨巷》中那条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小巷子,记得那把散发着淡淡桐油香味的红色油纸伞,以及那个在江浙某个地区小小巷子中像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徘徊的江南女子。
在贵州赤水的一个千年古镇丙安,我专程前往一家名为张氏、在整个赤水地区唯一的油纸伞制作作坊,拍摄具有历史遗产性质的油纸伞制作工艺。
那天下着小雨,丙安古镇笼罩在蒙蒙细雨的薄帘当中,似远实近,若隐若现。古镇的小巷也是窄而细长,虽不比江浙地区那种巷子的幽深、婉转和绵软,但也具有西南地区江边水寨中石板小巷古朴、厚重和热情的特点。张氏作坊就在这个古镇的场口。
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主人夫妇正在制作各种规格大小颜色各异的油纸伞。据介绍,一把油纸伞从采竹到成形,要经过制坯、打孔、穿托、穿缰、裁纸、糊伞、上油、裹顶、上杆、穿线等八十多道工序,全手工制作。经过这个漫长的过程之后,一把散发着桐油香味、拿在手中手感粗犷、撑起来古风犹存的油纸伞就制作而成。
想象中,《雨巷》里的女子就撑着这把油纸伞,独自走在古镇被岁月磨得圆润了的石板路上,穿过细密的雨帘,感受和续写着千年未变的小镇传奇,用一种幽怨和惆怅,讲述着油纸伞的前世今生。
只是在那一种如梦似幻的场景里,我竟不知是身在西南还是心在江浙,我所看到的是我的所见还是戴望舒心中的《雨巷》?恍惚之中,耳边那麻辣味重的川南方言也似乎变成了江南小女子甜糯发嗲的吴侬软语,那条幽幽小巷,莫非真的成了我梦中那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幻?莫知所以!
上一篇:和小2G的赤水之旅~~
下一篇:赤水,嗯,一网打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