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的阳明洞就这样逛完了,确实很小。再往上走就是龙岗书院和一座小庙,香火寥寥。传说中校长手书的“知行合一”的时刻,没有找到,留了个小遗憾。
站在坡顶,四周望去也只有农田和山。想来五百多年前的这里,更是荒芜。或许也只有在这样的荒芜里,这片当时还成为龙场的土地上,在经历了最沉重的痛苦之后,才能最终获得那个秘密的答案。
我无意开始做对哲学的解读,我也没有这个本事,其实对于所谓心学的门道,我也不甚了了。对于王守仁的认知,其实还仅仅停留在那本《明朝那些事儿》中。只是当我看到,王守仁先生在贵州开荒拓地,在经历失去一切,众人唾弃时所做努力的挣扎,在痛苦和绝望中仍不放弃对光明追求之时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那种光辉亦曾深深让我动容。
还记得以前在广州杉木栏那间小屋子里坐着,在遭遇了什么挫折和打击之后,一遍遍地翻着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关王守仁的故事,一遍遍地阅读以下这些话:
夺走你的一切,只因为要给你更多。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
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生冷暖。
只有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能摆脱人世间之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豁然开朗了。
很多年之后,有人运用他的智慧,扳倒了权奸,振兴了朝纲。有人为他的学说折服,刻了“一生俯首为阳明”的腰牌,终生悬挂。有人着迷于知行合一这句话,将自己的名字颠来倒去地放进去。有人在电车上看到了日本人对《传习录》的热衷,继而一生崇拜,甚至于把山都更名为“阳明山”。自此回首五百零五年,有谁还记得,在贵州修文这座荒洞中,那些无眠无尽的黑夜,那些彻头彻尾的绝望,那些空山流水,那些万古长空。
阳明先生千古!
下一篇:贵阳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