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西印象之太原柳巷寻美食

正要举步向前确定到底在哪家吃饭,突然想起一件事,便向坐在小街入口处管理停车场的大爷走去。经询问,得知我要找的郝刚刚羊杂割店就在出去后的钟楼街上,应该走个三五分钟就到了。没想到这么著名的地方被我轻易地发现了,高兴之余,大步向前,一路上还问了个路边行人,再次确定方向和距离。而且,还在路上发现了另一个著名的餐馆,清和元。十几年前我看天津日报的边走边吃专栏,就看到过关于清和元头脑的介绍,那可是著名的太原名小吃呀。不过在网上看过,头脑是在早上当做早点来卖的,而且我只见到了清和元的牌子,却没有发现餐馆在哪里,不知道是不是正在装修,暂停营业了。后来听太原的同事告诉,头脑是在每年的10月份到转年的4月份这个期间才卖的,而且,大多数人并不吃的习惯这个东西,更厉害的是,那些吃的惯的人也是在吃了三次之后才接受并喜欢上了它。听这么一说,我估计我肯定是那吃不惯的大多数了。

再走几步,在街的这面我就看到了对面街上郝刚刚羊杂割店的牌子,欣喜异常,匆匆过马路往对面跑,可能是太高兴了,以致过马路后正对面的天津包子店的老板看着我就要招呼生意,天津人跑到太原吃天津包子岂不是笑话。不过,没让我高兴太久,因为我已经看到了郝刚刚羊割店口的营业时间的牌子赫然写着,早晨8点30分到13点30分,晚上18点到21点30分。 虽然仍不死心地问坐在店门口的服务人员“现在不营业呀”?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只得悻悻地往回走。

一会儿又回到老鼠街,沿着小街前行,想着快点儿找家店面吃了吧,已经3点多了,我都快饿得不行了。但遗憾的是,街两边店面不少,但都不是太原的特色小吃。虽然街口就有一家名为近邻的中华削面馆,并写明十五年只做一碗面,可能是我上次来太原吃的刀削面太多了,而且我也不太喜欢吃面。

2011山西印象之太原柳巷寻美食8

我其实最想找的是面皮,灌肠一类的没有吃过的小吃。在老鼠街的街尾又发现一家叫麦加禾的中华削面,门脸挺干净,有点儿麦当劳的快餐店的样子,不过还是没有进去。

2011山西印象之太原柳巷寻美食9

向右转,又来到桥头街,看到街对面有家叫面对面的餐馆,门脸也不大,在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是什么样子,我走过去问正从里面出来的一个像是服务员的女孩子现在营业吗,不想她转头问里面又出来的一个男孩,人家问现在营业吗?那男孩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所以我也只好掉头就走。

2011山西印象之太原柳巷寻美食10

但回头之间却发现街对面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门脸竟然写着王萍面皮。在来太原之前,上网查了很多关于太原小吃的资料,只要一提到王萍面皮,都用排了好长的队来形容其受欢迎的程度。它的店面应该不是在这里,想必是其分店,但不管怎么说,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家称得上口碑的小吃店了,心中很是高兴,不白挨了这半天的饿了。

2011山西印象之太原柳巷寻美食11

怎么叫极小的点面呢,打个比方说,如果像我这样的两个人并排走进去是可丁可卯的,估计两边都要蹭上门框了。进门之后是个长条形的过道,两边沿着墙面摆着最简易的长条桌,顾客只能是背对背,面壁而食。右边有三个二十出头的小孩子正面壁而食,一开始我都没看出来他们是顾客还是服务员在休息。迎面是个小柜台,既收钱又做饭。两个百无聊赖的女孩子坐在柜台后面。还是那句话,“现在营业吗”?“营业呀”,其中一个说,可能还奇怪问什么这么问。抬头一看柜台顶端得玻璃上写着本店供应的食品和价格,告诉服务员来碗面皮吧。原来这些面皮一类的都已经按份放好在简易的饭盒里,就是一次性的饭盒的底,不带上面的盖子。放点儿调料,辣椒油呀,醋呀,麻油呀即可,根本都不需要动火。端着我的面皮面壁而坐,夹起面皮拌拌的时候,手饿得都有些哆嗦了。味道不错,很是爽口,面皮也很筋道儿。

2011山西印象之太原柳巷寻美食12

上一篇:初冬的山西太原

下一篇:崛围山

热门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