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正面是一尊8.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造型奇特,比例匀称,金箔覆身,金光熠熠。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实际上左右只有20手臂,每个手中心各有一眼,40只手、40只眼分别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就构成了千手千眼。按照佛经的解释,千手千眼是观音的“六种变相”之一,象征能洞察人间一切祸福。额头上的那只眼睛,象征她已修行到了“三摩”境界,所持的轮、螺、伞、幢、花、瓶、鱼、结等8种法器,象征着吉祥如意;手握的刀、枪、剑、戟,据说是用来降魔伏妖的;那头边两手上高托的日用,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那胸前四手中高举的哈达,象征着她对祖师虔诚的敬仰……她大而不悍,身姿秀丽,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度。飘动的衣带、流畅的线条,感情丰富的面庞,处处表现出一种端庄、持重的内涵美。这座佛像不仅是珍贵的宗教艺术品,而且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东边是千钵文殊菩萨
文殊像从正面看,只有三头六臂,但如果加上身后由一圈圈手臂组成的相轮上的手的话,那就不止是千只手臂了。走近观看可以发现塑像的每只手上还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位释迦佛。据《大乘瑜伽经》的解释,这种形象是文殊菩萨的变相之一,具有如同观音菩萨一样特定的象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那每只手中的雕塑,虽多少带有装饰意义,仍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的金球球面,释迦的眉眼都清晰可辨。繁工不蔓,令人叹服。
西边是普贤菩萨
像高8.5米,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完好无损。
在大殿内的两侧,排列着几十只古色古香的藏经柜,一部清代和尚刺血手写的《华严经》,特别引人注目。
寺内还珍藏有宋绍定四年宋版碛砂藏经(全部)、元版藏经(部分)、明下统五年明版北藏经(全部)、明成化八年赤金写德华经七卷、明嘉靖三十年南藏经(全部)。
供桌
大悲殿内局部
佛像局部
此外,还保存上下两册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彩画(这些画册,虽是明代作品,但色彩艳丽如新,十分吸引人)
大院东南拐角的大钟楼,高达20多米,楼上悬挂着一口正德元年(1506年)铸造的大铁钟,通高2米,外径1.8米,总重9999斤。大钟的音域宽广,轻击圆润深沉,幽雅悦耳,重击则其声宏亮,浑厚有力。每遇庆典,那浑厚悠扬的钟声,全城可闻。
崇善寺三宝
藏经
藏经是它的第一宝。这里保存的佛教藏经,数量之多,版本之名贵,在全国是少有的。寺内保存着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崇宁万寿藏》又称《鼓山大藏》,前后用了三十三年时间刻成。原刻本共五百六十四函,五千八百余卷。现仅存十七卷零十八页。《碛砂藏》是南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开刻,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3年)崇善寺风景图完工。历经百年刻成的《碛砂藏》,共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现存五百六十二函,四千八百四十六卷。除此之外,这里还一直保存着元版藏经,即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由民间募资刻印的《普宁藏》,现存五百零五函,四千二百五十七卷,比原版少八十一函,二千零六十八卷。
上一篇:我美丽的家,太原公园随拍一组(老婆儿子做模特,呵呵)
下一篇:失望的山西崛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