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上述版本外,这里还有以后从其他寺院或地方移来的藏经多种,如从太原中十万院移来的明版藏经《南藏》和从大同移来的《北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清置的影印藏文《大藏经》,又名《甘珠尔》等。此外还有另具特色的石刻《金刚经》拓本、金字《华严经》、《法华经》及刺血《华严经》等。正是这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特色的藏经,使崇善寺在佛教寺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
壁画临摹本
崇善寺的第二宝,就是那两套壁画临摹本。在还没有照像和制版技术的古代,临摹复制是使历史上的名画流传后世的唯一手段。今天能够一睹大雄宝殿当年两掖长廊上的绘画风采,应感谢为留下如此珍贵摹本的先人。这两套绘画,一套是《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另一套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描绘了善财童子参拜诸佛学法的故事。这两套摹本,虽经五百余年,但仍鲜艳如初,被人们称为“宝石画”。这些画不仅可使得到美的享崇善寺风景图受,同时也为研究中国的绘画史等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大悲殿局部 平缓的檐角
金菩萨
崇善寺的第三宝,就要数那位于大悲殿正面须弥座上的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了。
这三尊佛像是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其左为普贤菩萨像;其右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三尊立像均高八米左右,身姿秀美,面慈目善,雍容华贵,给人可亲可敬的感觉。这三尊佛像造型奇特,雕工细腻,实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寺外券门
崇善寺面积虽然仅为原寺的四十分之一,但集中了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和资料,以其所独具的典雅、和谐、充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登门造访。
上一篇:我美丽的家,太原公园随拍一组(老婆儿子做模特,呵呵)
下一篇:失望的山西崛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