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千年:丝路手记》第一篇 汉唐古都的千年余韵

西安是丝路的起点并不偶然。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王朝建都于此。只有强盛才有包举宇内的胸襟,才能有日新月异的交流与繁荣。

我们将大雁塔设为丝路的第一站,她是西安的象征、她因玄奘而建。玄奘西行求法时在丝路留下了大量的足迹、故事与文字,是我们今天行走丝路的第一位导师。

小雁塔也联系着另一位唐代远赴西域求法的高僧——义净。他留下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系统整理了唐代中原与西域的宗教交流,对丝路文明也是不朽的贡献。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陈列既是陕西地区的文明索引,也是丝路的文明索引。从昆仑而来的玉器,到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的金银饰物,再到唐代的胡人俑、波斯的钱币、阿拉伯的玻璃器皿,以及昭武九姓胡在中原的墓葬与墓志铭,这些都折射出丝路文明的璀璨。

博物馆中看文物,回民街上睹风情。如果说博物馆中看到的只是尘封千年的历史文物,那么在回民街、大清真寺看到的,则是活生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大量伊斯兰的遗民在这里定居生活,保留着他们的信仰、服饰与饮食。

告别西安、行走丝路,在丝路起点群雕出发,那是丝路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渡过渭河之滨的咸阳古渡,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在那里演绎了多少“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故事,而饮酒的故人一宿之后便要独自踏上征程。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埋着两位皇帝的陵墓。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一对夫妻皇帝。在巍巍的乾陵,可以看到盛唐的宽广胸襟,而六十一宾王多半是沿着丝路从西域而来。

彬县的大佛展现着唐代饱满圆润的雕塑特点,“贞观二年”的题刻清晰可见。而体态婀娜柔美的菩萨则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表现。

长武昭仁寺中还留有唐碑与古老的大殿遗构,唐碑中记录了李世民与薛举争雄的故事。寺中陈列的“双环髻舞女俑”将唐代的翩翩舞姿凝固在了千年之后的一瞬间。

从咸阳到长武看似平淡,但也有渐入佳境的精彩。

《万里千年:丝路手记》第一篇 汉唐古都的千年余韵1

千年古都,丝路遗珍

西安古称长安。周秦汉唐,中原文化的巅峰时刻几乎都孕育于这块土地。尤其是盛唐的民族大融合,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以其包容的胸怀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只是从五代开始,因为无情的战火纷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成熟,长安便渐渐退居幕后,仅仅以其历史称颂于世。

昔日的东市、西市是胡商云集、贸易集中之地。西市住满了波斯(伊朗)与大食(阿拉伯)的胡商。这些胡商将西域的香料、珠宝、玉石等带到中国,再从中国买回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货物。因此当时西市有不少胡商开设店铺、客栈和酒肆。

西安对于五次来访的我们如故知般亲切。西安很热闹,尤其是恰逢世界园艺博览会;或许任何时候她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因为她的历史与胜迹。西安以钟楼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向四方伸展开去,该格局仍然沿用着唐时的规制。整个城市都绿意盎然,热闹中不失井井有条,比很多中部大城市都繁荣漂亮。

西安众多的古迹最早可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文化遗址开始追溯,然后到临潼走访骊山、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汉代未央宫的宫阙遗址在西北近郊,现在只剩下几座夯土台基。唐代的宫阙遗迹如大明宫、兴庆宫、曲江现在都已辟为公园。

要说和丝路相关的历史遗迹也有好几处。异国的商旅们不仅通过丝路带来了西域特产,也将他们的宗教传入中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初就顺着这条漫漫长路,从遥远的西方传入东方。

《万里千年:丝路手记》第一篇 汉唐古都的千年余韵2

《万里千年:丝路手记》第一篇 汉唐古都的千年余韵3

《万里千年:丝路手记》第一篇 汉唐古都的千年余韵4

《万里千年:丝路手记》第一篇 汉唐古都的千年余韵5

热门游记
  • 太原市清徐县东湖,逛游一趟~~

    图片仅略做修饰,原因下边有解释:清徐县地处省城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交通便利,全县国土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辖四镇五乡,总人口34万人。清徐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的故乡,也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素有“葡乡”、“醋都”之称,境内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水电气暖及通讯成网配套,是发展工业,旅游、商贸的卫星城市。罗贯中的家乡。东湖边有个广场。有400多...
  • 公主的太原情结

    因为大舅在太原,所以这个城市从我的中学时代起,每年都要至少去一次。可以说,太原的每一点变化,都映在了我的心里。太原美景的序幕——美食
  • 云顶山

    云顶山位于交城、方山和娄烦交界处,海拔2708米。从方山县南阳沟景区往云顶山徒步登山,有约2小时的路程,如果绕道交城境内,驱车可直接到达山顶,不过路特别的难行,不是越野车还真是上不去。云顶山是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延伸部分。山中森林密布,古木参天。高耸入云的云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林中野草丛生,山花遍地,时而出没的狍子、獾子、野猪、野兔等林间动物和鸣叫着的各种山鸟,更增加了这里的野趣。山顶有许多人为破坏...
  • 避暑纳凉之地—太原蒙山

    我在太原工作,前后去过4次蒙山,究其原因:一是风景秀丽,二是避暑纳凉,三是距离近,四是爬山很悠闲不累,五是这么好的地方一直没有收门票。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气候凉爽,绿树成荫,溪水潺潺。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
  • 清明节太原晋祠半日游

    清明节太原晋祠半日游
  • 山西博物院笔记2

    山西博物院笔记2晋,山西的别称,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主要指,周代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从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周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到韩、赵、魏三家分晋前后近七百年。历史上晋概念还有三国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