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丝路的起点并不偶然。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王朝建都于此。只有强盛才有包举宇内的胸襟,才能有日新月异的交流与繁荣。
我们将大雁塔设为丝路的第一站,她是西安的象征、她因玄奘而建。玄奘西行求法时在丝路留下了大量的足迹、故事与文字,是我们今天行走丝路的第一位导师。
小雁塔也联系着另一位唐代远赴西域求法的高僧——义净。他留下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系统整理了唐代中原与西域的宗教交流,对丝路文明也是不朽的贡献。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陈列既是陕西地区的文明索引,也是丝路的文明索引。从昆仑而来的玉器,到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的金银饰物,再到唐代的胡人俑、波斯的钱币、阿拉伯的玻璃器皿,以及昭武九姓胡在中原的墓葬与墓志铭,这些都折射出丝路文明的璀璨。
博物馆中看文物,回民街上睹风情。如果说博物馆中看到的只是尘封千年的历史文物,那么在回民街、大清真寺看到的,则是活生生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大量伊斯兰的遗民在这里定居生活,保留着他们的信仰、服饰与饮食。
告别西安、行走丝路,在丝路起点群雕出发,那是丝路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渡过渭河之滨的咸阳古渡,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在那里演绎了多少“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故事,而饮酒的故人一宿之后便要独自踏上征程。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埋着两位皇帝的陵墓。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一对夫妻皇帝。在巍巍的乾陵,可以看到盛唐的宽广胸襟,而六十一宾王多半是沿着丝路从西域而来。
彬县的大佛展现着唐代饱满圆润的雕塑特点,“贞观二年”的题刻清晰可见。而体态婀娜柔美的菩萨则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表现。
长武昭仁寺中还留有唐碑与古老的大殿遗构,唐碑中记录了李世民与薛举争雄的故事。寺中陈列的“双环髻舞女俑”将唐代的翩翩舞姿凝固在了千年之后的一瞬间。
从咸阳到长武看似平淡,但也有渐入佳境的精彩。
千年古都,丝路遗珍
西安古称长安。周秦汉唐,中原文化的巅峰时刻几乎都孕育于这块土地。尤其是盛唐的民族大融合,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以其包容的胸怀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只是从五代开始,因为无情的战火纷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成熟,长安便渐渐退居幕后,仅仅以其历史称颂于世。
昔日的东市、西市是胡商云集、贸易集中之地。西市住满了波斯(伊朗)与大食(阿拉伯)的胡商。这些胡商将西域的香料、珠宝、玉石等带到中国,再从中国买回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货物。因此当时西市有不少胡商开设店铺、客栈和酒肆。
西安对于五次来访的我们如故知般亲切。西安很热闹,尤其是恰逢世界园艺博览会;或许任何时候她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因为她的历史与胜迹。西安以钟楼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向四方伸展开去,该格局仍然沿用着唐时的规制。整个城市都绿意盎然,热闹中不失井井有条,比很多中部大城市都繁荣漂亮。
西安众多的古迹最早可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文化遗址开始追溯,然后到临潼走访骊山、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汉代未央宫的宫阙遗址在西北近郊,现在只剩下几座夯土台基。唐代的宫阙遗迹如大明宫、兴庆宫、曲江现在都已辟为公园。
要说和丝路相关的历史遗迹也有好几处。异国的商旅们不仅通过丝路带来了西域特产,也将他们的宗教传入中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最初就顺着这条漫漫长路,从遥远的西方传入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