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之第二天循着记忆而来

我把记忆写尽,然后慢慢回忆。。。

迎来庐山的第一缕阳光。

早晨起床,拉开窗帘,明媚的阳光将整个房间充满,回忆起昨晚四处弥漫的寒气,实在无法与这般温暖联系到一起。庐山,你究竟隐藏了多少谜团与奥秘,等待着我一一去解答。

在街对面的早餐店里买了早点,两个馒头一包豆浆,满口嚼着就出发了。第一天的路线就是庐山攻略中所指的一线游。走过喧闹的街道,拐进了一条岔路,却是被千年冰桌的景点指引所吸引。道路并不狭窄,甚至比刚才那条喧闹的街道还要宽敞,却又十分安静,沿途经过了一所学校,大概是放假,并没有听到学生朗朗读书声,大门紧闭,少有人烟来往。

继续前行,却开始下雾了。昨天朋友就告诉我们,庐山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两百多天是在烟雾的笼罩中。雾越来越重,终于能见度不足五米了。靠着门票背后附带的地图,我们判断已经走到了花径公园的后门,偶尔有三三两两的人从我们身旁经过,依旧是这种静谧的感觉。

如琴湖如约出现在我们面前,庆幸此时开始起风,雾气浓淡不均,湖中心的小岛飘飘渺渺,时隐时现。我笑道,如果不是起风吹散雾气,大概我们走进湖里了都不知道。

从花径公园的正门出来,发现这里才聚集了大量的游人。旅行团的车、导游的小红旗亦在雾气中不时闪现出来。穿过马路,便是人间仙境的锦绣谷。在这样浓重的大雾天气里,只看见一团团的烟雾在朦胧的远山中飘荡,没有感受到网友形容的花团锦簇,倒是这样的风情,更像是处于人间仙境之中。

一路我们都是逆着旅行团的线路游览,尽量避免与旅行团冲撞,夹杂到大堆的人群当中,而太阳渐渐从云层中透射出道道光芒,雾气越来越稀薄,直至消散。

或许是从小看家里关于庐山的照片,由此对庐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向往,总想到他们拍过照的地方亲眼看一看,回去以后可以把我们的照片放在一起,然后大笔一挥,全家到此一游。仙人洞,就是这些风景中的一处。甚至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家里照片中的那棵迎客松,还有雕刻在石门上大大的“仙人洞”字样。龙首崖,同样是家中相框的一景。风景没有改变,唯一不同的只是照片上的时间。

不知道这一天走了多少路,从早上七点出门走到晚上七点回来。每一个景点都是走着去的,不论是相隔几百米,亦或是相距几公里,谈笑与回忆。

回来的路上经过座座老别墅,我兴奋的跑到每一座别墅的门前,透过窗户朝里面窥望,抚摸划着主人姓名的印记,细细的寻觅记忆中关于别墅的故事。窗台上的小花,是你们曾经得到赛珍珠细细的浇灌吗?那敞开或半封闭的回廊,粗狂而厚重的石头墙面,依然充满生机的爬山虎,无一不让我久久的流连。

美庐美庐,我在心里轻轻的默念,扬着朋友的导游证,踏进这个想象过无数次的地方。美龄?美丽的庐山?美丽的庐山里有美丽的美龄?蒋介石当年题词的缘由已无从所考,只留下昔日热闹非凡的小庄园静静的见证着世事变幻与交替更迭。

不知不觉,我们转回了昨天下车的地方,蓦然发现附近那座稍稍后靠的房子,居然就是传说中的庐山恋电影院。永远只上映一部电影的电影院,大概全世界也仅有此一家吧。电影中的种种场景已成为经典,引得现在的情侣们纷纷效仿。

我们轻轻从这经典旁走过,没有惊扰任何一景,再次进入那条熟悉的街巷。天渐渐黑了,华灯初上,细雨像是应着灯火的召唤,悄悄降临,依旧是大块的石板路,我长久的回望。

在这漫漫的黑夜中,依然有许多名叫好奇与向往的东西在不安分的蹦跳。

热门游记
  • 一起走过的庐山

    冲动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当然不需要了,冲动不过就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冲动是与年龄无关的热情.当我被一大堆的报表和数字压抑到快要窒息的时候,当我终于有机会把我的冲动再拿出来晾晒一番的时候,我去了庐山.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是一句话,我突然想出去走走了,于是用一分钟选择了庐山,五分钟请了二天半的假,三十分钟回家收拾东西,星期五的中午11点,我已经坐在了长途汽车站等着1:40出发的汽车.这一切快的让我自己...
  • 庐山,想说爱你不容易(2)

    在三叠泉,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选择坐滑竿的人,不是体力最差的老人和孩子,多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每当漂亮的女士,走得娇喘吁吁,香汗淋漓,便有体贴的男士慷慨解囊。套有一句口号,现在是漂亮就是金钱,年轻就是购买力。回到酒店,吃完饭,洗了澡。电视里正播陈冲演的电影,正看到精彩处,同事们的人说要去洗脚。我对洗脚本没兴趣,想到是集体活动,洗就洗吧。导游推荐的庐山大厦桑拿中心。桑拿中里面亮着昏暗的红灯,墙上挂着...
  • 失韵的桃花源

    昨夜,与男友在网上聊天时,谈到黄金周就要结束了,总觉着最后一天与其呆在家里还不如出去踏青,便相约再度郊游。当即,我们便上了九江信息港。这是一家网站,它推荐的旅游景点除了一张照片外,也就只有一段极其简短的文字介绍,连最基本的行走路线都没有。但其中有一个景点仍同时吸引住我俩,也就是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胜景——桃花源,在文中渊明先生带给我们的是阡陌小道、绿野桃林,是潺潺的流水和宁静的村落。尽管再没有任何...
  • 庐山东林寺

    庐山东林寺走笔东林寺位于庐山西北麓,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属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建寺,已历一千六百余年,累遭兵焚,大多付诸劫灰,现已修葺一新。在民间,有许多虔诚的信徒在家中供一座瓷质观音菩萨像或弥勒佛像,点着香烛敲着木鱼或捻着佛珠喃喃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这种称名念佛为主的修行方法即为净土信仰。净土宗认为借用阿弥陀佛的“愿力”即可被接引去西方净土,免去了深奥的理论和繁...
  • 城市印象——九江

    九江从黄山下来,我们就被洪水一路赶着到九江。路途水已漫过路基,势头有增无减,所到之处,车过以后,即淹。踏足九江,正是98年长江第3次洪峰差不多要经过的时候。九江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泽国。码头不见,树的下半截浸泡在混黄的江水中,船比平时更靠近岸。地势较高的闹市区倒没什么,仍旧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生意热闹,商家正忙。也许小涝年年有,九江人习以为常。我们没见过这等阵势,呆不住,急急买了当日的火车票,连夜逃回...
  • 庐山,想说爱你不容易(1)

    这个周末,跟同事们去了庐山。从小听过太多关于庐山的诗歌和故事。对庐山不禁有些神往,出发前在网上看了看网友们的贴子,总的来说评价似乎不高。难道庐山是被诗人们美化了??带着疑惑,到了庐山。在南昌坐旅游团的伊维克,到庐山脚下,司机就把空调关了。车子环山而上,起初觉得景色没什么特别,可是越往上开,风越发凉快了,而且还夹杂着松木的清香。温度似乎是一度度地降了下来。蒋介石、宋美龄把这里当避暑夏都,肯定是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