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给我提供了一件蓑衣和斗笠,没想到老人家里还有这么原始天然而又实用的防雨工具。头顶斗笠,身披蓑衣,还真有点“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自娱自乐的感觉。可惜没有人能给我照片留念。
信步走向山顶的亭子,因为大雨,路上少有游人。六点的天空还是黑乎乎的,只是在遥远的东方边缘泛出微微的蓝色。
路,有些泥泞,踩在水中发出的吱嘎吱嘎的声音,夜色中,存在的只是风的声音和雨的声音,还有自己迈出的脚步声。
静谧的山林更加掩饰了日间的噪杂,黑暗可以遮盖一切,黑暗更能包容一切,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黎明前的黑暗更是短暂的,瞬间,光线就能穿透这中沉重的夜色。
山风抚摸着路边翠绿的枝叶,大雨洗刷着蜿蜒的躯体,冰冷的雨水不时溅上我的大脸,模糊着我那伤痕累累的镜片。走过一片泥泞,脚下变得豁然硬朗,一条弯曲的石板路把我引向了一片竹林,山中多溪水,虽没有小桥人家,但那清澈潺潺的细流更让人感觉山的灵气,山不在高,有水则灵。
沿着小路,很快来到了亭子。放眼四周,云雾茫茫,似万马奔腾的骏马,似酣睡绵绵的猫咪,时而象万里洁白的海洋一望无际,转眼间也会发散的四处都是毫无章法。可惜雨大我没带相机,只能转贴别人的照片来养养眼。
一个人站在孤零零的亭子里面,丝毫没有感觉到孤单,远方,有在挂念我的爱人,虽然不能和她共享此番美景,享受这世间少有的清净,但那是,我的心里充满着幸福。我并不孤独,有爱我的人还强求什么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如此眷恋,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
好好生活吧!
庐山简介: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
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
下一篇:庐山行(四):苍桑美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