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周五凌晨从株洲出发,取道南昌上庐山。周六上午,庐山一线游;周日,庐山二线游。周日晚返,早七点回株。 方式:自助游。 南昌小驻 凌晨02:52,因为列车晚点三点半才出发,早八点半我们才到达南昌火车站,比计划晚了一个小时。挤上2路电车坐到南昌长途汽车站。不幸的是,上庐山的只有11点钟的车次了,而且时间需要两个半小时,想着一线游又不得不被压缩两个小时,心痛啊。不管如何,踏上异乡土地,每一分钟都是新的,溜到一家“松花江”饺子馆填饱肚子后,两人决定乘机逛逛大街,游览下南昌城市。顺着八一路慢慢悠悠的来到了一处像是广场的地方,中心矗立着一座尚未完工的纪念塔,从顶部红色军旗标志以及南昌起义的背景推测,应该是八一纪念塔吧。坐在广场花坛边沿上,两人当起了真正的看客。现实中的南昌没有印象中好,也许这是老城区,建筑物显得比较陈旧,人的衣着打扮也缺乏时尚新意。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大潮的冲刷依旧难以洗去这座名城的古老与沧桑。尤其意外的是,我见到了电车,以及两节式公汽,这些都已在我视线中消失了十多年,当时真有种坐时光穿梭机回到从前的感觉。这样也好,少了商品经济的市侩,却可以存留更多的纯朴和真情。 终于等到了去庐山的小中巴,司机小伙也趁机捣蛋,迟到了十几分不说,还得在大家的催促下才发车。一晚上没休息,加上这半天的折腾,我早就困乏无比,听着歌昏昏地睡去…… 初识庐山 我醒得正是时候,车子正好开到庐山脚下。盘山公路婉转曲折,葱翠的群山敞开宽阔的胸怀迎接我们,凉风开始袭来,似乎在召示:来吧,这是一个清凉的世界! 因为事先查询了资料,对庐山牯岭有了基本了解,所以踏上街道坚实的水泥路面的时候,我内心并没有太多的意外。但满大街汹涌的游客人流实实在在的吓了我一跳:这么热闹!这一点在找住处的时候得到了充分印证,许多宾馆客满,包括我们原来准备入住的庐岭饭店。时间是此次出游非常关键的因素,于是我们就近找到庐岭饭店的姊妹店,条件是差了些,将就了,三下五除二跟大姐侃定了房价,从240降到160,大姐估计是参加了“民间联营公司”,顺便推荐了一位当地导游(30元等级的),并答应为我们提供散客组团服务。这样,匆匆安顿了下,我们三人便开始了庐山一线游。 第一站是花径,也许是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的原因,我们并没有遇到想像中花团锦簇的盛大场面,整个看来这与公园景观无异。如果说到别致的话,在于位置,它仿佛是由背后环抱的群山掬起的一捧水,对远方的客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份慷慨的馈赠。点缀山林的小别墅更加增添了画面的美丽。随后我们坐上一辆的士,赶往下一景点。 第二站是石门涧,这里的山,仿佛刀砍斧劈一般,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力,在石山之间为细水开辟了窄窄的通道,正所谓“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潭”。这里的景致让我联想起了宜昌下牢溪,不同的是这里的石崖更为紧凑,水流更加纤细。我们先坐缆车往下走了一段,然后顺着浓密从林间蜿延曲折的石阶继续向山崖底部前进。石阶建在陡峭的山脊上,幸好有林木树叶遮挡视线,否则,直视崖底所带来的恐惧可能一般人无法承受。带着初上庐山的虔诚,带着年轻人不言败的冲动,我们坚持走到了谷底,从另一个视角观摩了削壁千仞的峰峦、欢快奔腾的高山流水。往回爬的时候我明显感觉腿酸痛,不得不走一段,歇一会。现在回想起来,这一段旅程苦趣占去了大部分。 第三站是仙人洞、锦绣谷,从石门涧回到如琴湖旁,原来所谓的仙人洞就在对面,这里早已成了一处简陋的庙,洞不大,也不深,上沿已经被香火熏得乌黑,但导游们振振有词,这是毛主席来过的,也留下了“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