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五老峰,车子将我们送到山门前,入口处立着一处牌坊,正中的匾上“五老峰”三个字写得比较漂亮。虽然已时近中午,眼前的五老峰却依然笼罩在白茫茫的浓雾之中,深不可测。在往第一峰的路上,来来往往和游人却是相当的多,五老峰的吸引力不小啊。我们沿石径进发了。导游介绍,第一至四峰分别以雄、奇、险、峻为特点,也许是因为云雾的遮掩,我们并没有太多深切的感受到这些特点,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景物的朦胧带来的缥缈虚无,也许每个人都会忍不住把这想像成天宫,个个都似神仙呢。在第三峰,我们见到了采撷灵芝的山民,他们将2公分粗细的尼龙绳一端拴在崖顶的大石上,另一端捆束于自己腰间,下到崖下。对常人而言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方式,但山民脸上却写满坦然。当现代人将攀岩作为一项挑战勇气的时尚运动时,疏不知这世上有好多人却天天在过着这样的生活,就跟刷牙洗脸一样稀松平常。关于五老峰我还想再书一笔的是,当我们返回到第一峰,临时决定吹会儿凉风的时候,突然间云雾被风吹散,阳光洒了下来,而我们惊奇地发现山底的树木、房屋等景物在云团间隙里显露了出来,游人们惊叹不已,我则是抓着相机猛拍了一阵。几分钟后,云雾重新遮住了一切,然而刚才那惊奇的一瞬间却足以让我开心不已。
第四站是三叠泉,我想来庐山玩的人都会听到这样的介绍,“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让人不得不心生一丝质疑,三叠泉真有这么神奇吗?我也不例外。但在去的路上我想大部分人心里念叨的恐怕不是景,而是那往返三千级的石阶。持续的爬台阶已经让不少人感到疲劳不堪,因此我们步行前去的只剩下四人了:同事,留下女友的武汉小伙,在母亲鼓励下勇敢前行的武汉小姑娘。我们曾互不相识,此刻却有着相同的梦想和亲密的友谊,希望在若干年后,在我们这几只倔犟的“驴友”内心深处依然能够记得彼此的形象,依然记得一路上的互相鼓励和关照,依然记得我们分享的那段艰辛而欢乐的旅程。一路的辛苦此刻用文字来表达只觉得太苍白,那是刻在心里的记忆。还是借用资料的文字来写写美景吧,那可是我们收获的快乐——“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 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之。”
三叠泉之行还有一个历险的小插曲。匆匆拍了几张片子后,我就下到了瀑布底下的水潭边,取水洗脸的时候,不料相机包突然从身上脱落,顺水掉下一个两米多高的坎,里面装着相机、手机、钱包,都是些要命的家伙,我赶忙追,不幸之中的万幸,包卡在坎底的石缝里了,等到我脱了鞋把它捞上来,惊魂刚定,正准备清理的时候,一场大雨又不期而至,害得我落荒而逃,所谓祸不单行啊!当时那个心情啊,只能用悲喜交加来形容了。现在想来,朦朦之中有种山神捉弄的感觉。闹剧也为我的庐山之行划上了一个结束符。
庐山之行第二天的行程无疑是充满惊奇和刺激的,庐山以她的神秘、她的美引导着我们去探寻,去忍受、去发现、去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