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筏时很有兴致,两岸时而茅草繁茂,时而翠峰耸立,还有小径连着石埠,筏过时恰巧有一村妇拉着装了衣服和棒槌的竹篮下河来洗衣服,想起一句评剧来:“小芹我洗衣裳来到河边”,南北方一样的风景。招手打招呼,村妇大方道:“你们过得好啊,游山玩水。”
我们的筏是四个五根一排的单筏拼成的,比较安全,现在所有下溪的竹筏都要求这样,但在溪流中,我们看到一只翘头的单筏正中间支着一付菜担,筏尾是撑长篙的农人,他过溪去到菜园去采鲜,大概国画大师们就是看着这样的风景,酝酿创造出最长于线条表现的国画技法。
大部分时候溪水清浅,可以用篙撑着向前去,并且顺流而下,还可以轻松地看看上行的艰难。对面一只筏子过来,奋力前行的船家望见熟人,还不忘打招呼。一阵热切的对话随着两筏的相背驶去而中止,我问说什么,船家回答:他们村里今晚有戏看,邀我去呢。“还撑筏下来吗?”“不,骑车,不过绕远点路。”
转过一个河弯,一只单筏靠拢过来卖鸡蛋,再往前见一个大埠头——许家到了。群山的夹缝中,只临着一条小河,真是世外之桃源。据介绍此地原叫“焦坑”,现在的大户是
上一篇:赣南随笔(一)
下一篇:南昌三爪仑龙虎山一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