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陶渊明的世外桃园,去了好多地方,作为长期在城市的人来说,我是最向往到类似于《世外桃园》中所说的原汁原味的地方一游了。理想中的田园风光是我一直想找寻的,我觉得红色故都——瑞金云石山到九堡是一段景色非常好的田园风光,有自然山水风光古代建筑物,及纯朴的农家生活。可是当地政府没有去开发。但路也算好走,有水泥铺的村道乡道,自行车或摩托车游最好了。早上起来南起长征第一山,山上是当年苏维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由石灰石天然形成的山。长征第一山傍,耸立着另外一座特别大的石头山,山是由几块大石块连接而成,远远望去像似一只猫盘踞在整个平原上,当地老百姓都管它叫猫子寨。石山中洞洞相连!深不可测的阴河穿山底而过。石山傍的农田处处是清泉涌出,泥深半米。成了农民富饶肥沃的土地!野鸭野鸡四处奔飞!在水稻收割时,经常可以看到飞禽走兽的足迹!或许是这座山给这个地带来了灵气!
上了山坡,寻找山洞入口,我们可以发现大大小小不等的洞,洞中不时有燕子蹿出。据说,最大最神奇的洞就数九厅十八井,里面是个奇观和宝藏!洞口很小,准一人侧身而入,一段不宽的石缝过后,别有洞天!洞中犹如农村里的大厅般大(30平米左右)的洞厅,中间是两口方形水井,看起来像是当地以前祖辈居住的房子结构。水井里有哗哗啦啦的流水声,是那么的清脆有力,在洞中不断地回荡。除此之外,还能听到不断的滴水声,借着火把的光望去,奇形怪状的石钟乳、石笋构成一幅幅画中美景。一直前行,同结构的洞可以找到奇特的九厅十八井,仔细寻去,或许你还可以发现当地老农传说“金光闪闪的金碗、金筷”。据说,它是这里的镇山宝物,没人可以拿走。
曾有一伙人,为了得到镇山宝物,曾经几度进洞分头寻找。有一天他们其中有一个人终于找到了,看着金碗、金筷真是爱不释手,想着换了钱几辈子都可享用了,独自藏起来寻找出口,朋友们都出去了,可他怎么也找不着回去的路,找了三天三夜,还是只回到放宝物之地,最后将宝物放回原位,他才想起原路找到洞口。爬完长征第一山,参观完毛泽东当年的旧居地,我们可以去高围赶个集,逢农历1/4/7,当地老百姓购买东西主要就在这儿。里面吃的喝的基本都有,让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吃的了,先介绍最好吃的牛杂了,香辣适度。还有炸果子,农家仙米冻、红薯叶米果、水酒等,早餐可以在这儿吃了。西北上经乡道到陂下沿途左边是农田,右边是多姿多彩的石山及青山。在左边我们可以看到两座独立的古城式围墙,这就是围屋了。长征第一山往西北行走,漫步于云石山乡(长征第一山)河两边乡村,感受到不同于都市的繁华,而是美丽多彩的田园乡村。清清的河水欢快奔腾着,水底下整齐的鹅卵石河床阴影游动,是鱼在戏耍着!河的两岸,传来阵阵的欢笑声,往前行走,不时可以看到群群妇女们用木头拍打着石块上的衣服,这就是农村的洗衣场所了!
一直前行,在翠绿的田野之中,耸立着一座方形高墙,墙上长着各种杂草及小树,墙侧可以看到一排排的圆形小洞眼,长方形的小洞,听说,这是用来打枪炮用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客家人围屋了。
客家围屋的最大建筑特点是实用,当年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略,围屋以围合而成并建得非常坚固,足可防备外来袭击,聚居于围屋的居民们很安全,住在同一个围屋里的居民都是一个祖先传下来的,血缘关系是围屋里居民的精神纽带,在古代抵御外敌时就很团结。由于时间的变迁,世代的繁衍,现各自都搬出去住了。
很久以前,这个小村,居住着刘、钟两大姓。听说,是为了生活争地争水,两姓势不两立,经常发生械斗,刘姓住围屋,钟姓就住在围屋北边500米处的小山坡下,两姓虎视眈眈谁都不让谁占着便宜,一有争议两边便刀枪向对,平时谁都不敢随便出门。出门耕作时,围屋顶壮丁放哨,一有情况哨声回门警戒!关上两门。在围屋外墙,我们仔细查看,不时可以发现,子弹打过的弹痕。可是围屋的墙是非常厚,足有50厘米。但门很小,分前后门,每门宽只有1米,或许这也是为了坚固防卫而设计的。
下一篇:龙南人游龙南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