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桃红柳绿的暖春了,我们带着对赣州古城的向往,踏上了"海西号"列车。早就听同事说过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赣南著名的旅游城市。下午两点多,火车进入赣州站了,想着就要踏上这座古城,心里忽然澎湃起来。
出了火车站,我们直奔红旗大道,到达下塌的酒店前,竟下起雨来了。在正银酒店安顿下来后,我们早已饿得饥肠咕噜。在同事女朋友带领下,驱车前往一家富有中古香古色的"年味余"酒家,从大堂,走廊,包厢,到洗手盆,无不充满馥郁的中国农村特有的春节色彩。满桌丰盛的菜肴,让我们胃口大开,同事们都吃得津津有味。最让我回味的还是小炒鱼,兴国米粉鱼,信丰萝卜饺,还有狮子头……
酒足饭饱后,已近黄昏,雨也停了,我们兴致勃勃地赶到此次出游的目的地之一:八境台。八境台位于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台依城墙而筑,高三层,仿古建筑。红楼绿瓦,飞檐斗供,画梁朱柱,雄伟壮丽,为北宋嘉佑年间孔宗瀚所建。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茸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遗憾的是台门深锁,我们只能在城墙外一睹楼台之壮观。在城墙上往远眺,欣赏这“八境台上五岭幽,双江合处三山艳”的自然风光,一览章贡水的合流的气势。脚下青砖灰墙,耳畔同行友人低吟:“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苏东坡《八境图后序》。微寒的春风拂面而来,此情此景,不免感受到诗人当年吟此诗时的落莫。(与八境台相隔千米,遥相呼应的是郁孤台,因了辛弃疾的《菩萨蛮》而名噪天下,此行因时间关系未能亲睹有些遗憾)。
走在古宋青砖灰墙上,野草丛丛,苔藓斑斑。正感叹着历史的沧桑,不觉已走到建春门,此处曾是重要的水运航线,一句“风弛梅粤人舟,雨泻琴川闽客棹”道出了当年贡江在水运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走下台阶,就到了贡江上有闻名的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100只木舟,用铁索连环而成,舟面横铺木板,作为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曳有趣,如踏江而行,左右临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地体现在这条桥上,无愧江龙的天工。夜幕降临,远处水天一色,近处渔船上的渔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我们看见渔船上有条大鲤鱼,渔夫告诉我们,足有23斤,价格很便宜,大家忍不住美美地想一鱼多吃了!这美丽的贡江日复一日奔腾不息,无私地养育着两岸淳朴的人们。
天色渐晚,我们从浮桥往回走,脚下麻石满地;岸边杨柳扶风;城墙灯影迷离。夜色中的八境台溢彩流光,章贡合流处水天接色,行成一道独有的古城夜景。走到广场上,可见客家肯亲会出资建造的一座巨鼎,代表了客家人四海内亲如一家。欣赏了古城的旖旎,我们从八境台下饶到龟尾角公园,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景色如画,历代文人题咏甚多。而后就到了古街,临街的老宅古朴庄重,青石板路面井然光洁,院墙错落有致,灰塑门楼古香古色,飞檐、花楣、雕窗处处彰显着历史曾经的辉煌。
穿过古街巷,我们打车回红旗大道。一路灯火澜珊,店铺琳琅满目,处处显示着现代文明,与古城墙的风韵截然不同。同伴们不禁感慨起:赣州真是一个迷人的城市,是个能让人怀古惜今的地方。
第二天的行程是赣州有名的风景名胜:通天岩。我们乘公车很快就到了离市区10公里的通天岩。通天岩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古代石窟艺术宝库,这里有江西最大的石龛造像群,堪称“江南第一石窟”。石像神态各异,精致俊美,不愧是古石雕艺术的瑰宝。有尊巨大的卧佛保留完好,神态可拘,独具匠心。通天岩与翠微岩相连,石壁上刻有宋代通天居士阳孝本,林颜,苏东坡等大文豪的墨宝,字迹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依然挺秀不勒。
上一篇:镶红边:1.赣州,悲惜文家
下一篇:镶红边:2.瑞金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