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复活节,到了江西吉安附近的井冈山,氵美陂和流坑两古村散散心。相比沿海的省市,江西是落后了。但却因此,少了些商业味道,多了些纯朴民风和失落了的记忆。除了村庄的优美,古建筑的沧桑,还有一点对生活的感动。
第一天:文陂乡氵美陂古村
早上十点到达吉安火车站,便立刻买了回程火车票和一张吉安地图。可惜,地图上没有氵美陂村,开铺子的人也不知。最后,一个餐厅的保安员告诉我在青原汽车站有车去氵美陂村。
上了中巴,和售票员关照一声,请她提醒我下车。青原区只有一条大直路,还尚待开发。车子很快进入了被田野包围着的乡村小道。田里都已经泡了水,农夫牵着牛犁田,有些已开始插秧。田边有一些小土堆,大的是砖窑,小的是坟。阳光下,灰色的村庄被翠绿的樟树簇拥着,静静地守候着这一片土地。
在文陂乡下车,步入村庄,穿梭在以鹅卵石铺路的小巷子里。青砖灰瓦的民宅,朴实素雅。正是午饭时间,村子里静悄悄的。面对永慕堂,"翰林第"牌楼气势逼人。从门缝偷看,里面宽淌明亮,众石柱上该是那37对“嵌头字”对联。走过古槐第牌坊和多留余地照壁,由写着万寿宫的拱门进入有"小南京"之称的陂头街。大街由鹅卵石铺成,中间有一行青石板,方便手推车。当年车水马龙的不夜天,如今只剩下破落的铺子,破旧的木门板,退色的字迹。站在大街中央,无可阻挡是那股强烈的岁月沧桑。
第二天:乐安县流坑古村
早班巴士去乐安。车子走走停停,捡上几个路人又放下几个,身边的乘客都换了几次。再换了两次车,到达村子时已快到十一点。
放下行李在村口的小旅馆,买了地图,背上三脚架,沿着街上路向南走。首先经过横跨龙湖的风雨廊。风雨廊只是村子的市集,没有什么特色。再往南一点,便是五王庙和最古老的建筑--状元楼。由于缺乏修葺,古楼已是破旧不堪。匾额上的"状元楼"三字,墙上的麒麟和鹿子图案还是隐约可见。此时,脚步声敲破了寂静,导游领着两位散客上楼来,介绍古楼的故事。等人散去,古楼又回复了清静。站在古楼上,俯视是脚下的鹅卵石路,面前是一朵朵灰色的瓦顶,远远是青绿的山峦。当年的状元楼受众人景仰,是流坑的自豪。但今天,它在流坑人心中又占有多少分量呢?虽然还有游人的缅怀,但被遗忘的感觉却令古楼伤心落泪。
从状元楼下来,逐一寻找地图上的旧宅。走进一个标致的门,看见几个小孩在大厅里跳绳。正是午饭时候,主人邀我一起吃饭。主人有三个孩子,小儿子叫董有才,现在读初二,正好放假在家里。席间不断有小孩加入退出,主人对我解释,他的兄弟都到广东打工去了,这些都是他兄弟的孩子。他去年也在广东打工,今年没有去。这个房子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在解放后分给了董有才的祖父直到现在。现在开发旅游,这个房子每年约有200元的修葺费。饭后,我拿出地图问董有才这个房子的所在,他看了好一会也说不出来。告别了董有才一家,从正门离开,抬头一看,原来这就是"应宿第"。
和"应宿第"一样,这里的老房子都有人住着,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标本。就算是地图上没有标志的老房子,你也会发现精美的雕刻。每一扇门都是敞开的,随意走进每一个房子,我看到和善的面孔,孩子们高兴地邀请我给他们拍照。天井,大厅,板间房是老房子的标准格式。村里还没有自来水,水井也少。每户在天井都有一个小抽水器,握着铁柄一压一提,便有干净清凉的地下水。
上一篇:瑞金——好大一片林子
下一篇:四月流坑,井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