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婺源(四)

到理坑去遇三岔路,右去理坑。左转到彩虹桥,理坑回来顺路就去了彩虹桥。一座孤桥,被人为地围了起来,门票不匪。不过风景如画,值得一赏。四.彩虹桥畔留遗梦 黛瓦朱阑倩影深,彩练随波舞浮沉。如廊似屋却为桥,总渡百姓菩萨心。从桥边菌集的小贩小摊中脱身出来,眼前是一座古老的廊桥,桥似房,房便桥,难辩是桥、是房、是廊。桥畔景色优美,青山如眉,朱桥似唇,一如仙子临水;碧水澄静,古阑横卧,与周遭的黛瓦青柳,白墙红桃亲和地拥抱在一起,尤显庄重得体。走上桥来,却发现整座桥几乎就是用石质和木材二种最古朴的材料造就,且做工十分粗糙,没有雕梁画栋,惟存耐用结实的设计,方枘矩凿的规整,是平安静气的返璞归真感觉。这种简练朴素内涵不少亲和人意的安排。在每个厚重的桥墩上,朱桥突然就宽敞了许多。桥廊向两边伸出,形成了水中敞屋。早有好事者,在此安放了石桌园凳。一家三口铺开餐布,正在石桌上野餐,调皮的孩子站在石园凳上,一边突闪着眼睛饱览桥景水色,一边任由母亲往嘴里塞着红肠油鸡。一派和蔼亲近的画面,古桥凭添了几份活泼,连破江之风也吹着口哨,从廊间翻身而过。————朱桥青山绿竹农家————突然暇想,在酷热燥火的夏季,邀酒朋牌友,就在这廊桥敞房之上,靠在冰凉的石桌石凳旁。将瓜果菜蔬、啤酒饮料网在兜里,顺桥栏结绳放下,浸在河水中。吃时攀绳而取,吃一个汲一枚,喝二瓶捞一双,冰雪般爽冽。就着大怪小将,爱S老K,幺五喝六,痛快淋漓。牌运不济时,向廊外放眼,湖光潋滟,山色润绿,江风携水而掠,穿廊逾桥,拂面而过,酣畅无比,顿时清醒振奋,一扫尘运。彩虹桥经过百年沧桑,在这片极其普通的徽州土地上,构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座如廊似屋的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廊桥遗梦》,这部由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所著的书,极其改编的电影。所述是中年男女浪漫的婚外情故事,展示的是人们情感生活的深度和柔美境界,是发生在廊桥的,只是地点在美国曼迪逊罢了。“给相逢以情爱,给情爱以欲望,给欲望以高潮,给高潮以诗意,给离别以惆怅,给远方以思念,给丈夫以温情,给孩子以母爱,给死亡以诚挚的追悼,给往事以隆重的回忆,给先人的爱以衷心的理解”。

热门游记
  • 备战圣诞节

    传言新天地圣诞节集市于是周末揣上TX66去扫街沿路商家已经积极筹备圣诞节,圣诞树PK,此起彼伏商场里可爱的圣诞老公公新天地门口的宠物标志圣诞熊已经翘首企盼咯甜蜜的snowman
  • 金山嘴渔村--20121007

    利用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开着我们家的小奔带着老婆赶往号称上海最后的渔村--金山嘴渔村.赶到渔村,路边都是欢迎横幅,期待我们这些游客的到来.海滩边停满了游客的小车,都是上海吃客啊随便挑了一家吃客最多的饭店,开始我们的海鲜大餐.银鱼炒蛋28元---银鱼个头还蛮大的生蚝10元/个,蘸着芥末吃,口感还行蛏子28元海鲜馄饨12个1元/个草头12元富贵虾半斤68元/斤花蛤28元伞贝7元/个两个人太厉害了,竟然...
  • 多伦路 - 文化名人街

    他说要带我去思南路一带转转,于是背上D90,带上小P就来了。因为有他带,所以事先什么功课都没有做,就等着他指给我看了。跳下和谐号,一路小跑着,冲上了上海站东南出口的大上坡,就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背着电脑包,拖着拉杆箱。“我们去多伦路。”“哦。”“酒店和那里是一南一北两个方向,所以就拖着箱子吧。”“哦。”“本想不带箱子的,但还是带了。”“哦。”“今天我们全程地铁和公交。”“哦。”其实去哪里,怎么去...
  • 一个人的私奔

    那天,我没有说服自己去参加他们两人的婚礼。于是,我编了一个很美的理由。然而那天,天气出奇地晴朗,郁闷的我想走得远些,再远些。还是随心地翻开了地图,找到了那片绿色。每次看见绿色,总会想起那身橄榄绿,还有幼小心里的那些纯纯的橄榄绿情结。出发,在2个多小时的折腾之后,终于到了这个地方。一个人的湿奔:一个人在湿地,悠然地奔走,我不认识你,你也不必认识我,陌生的世界是可爱的。【1】宝山炮台湾湿地公园从外面看...
  • 幸福的拉面之一 -- 幸福路-华山路

    多伦路之后,问他,“明明家门口就有的,为什么非要跑到虹口区去拍呢?”“是啊,”他也撇撇嘴,满是上只角对下只角的不屑,“带你看看真正的上海吧!”法华镇路--幸福路--华山绿地--华山路图正中的绿色就是华山绿地了,右侧是华山路,左侧的小路是幸福路。法华镇路--幸福路幸福路--华山绿地--华山路从和番禹路交界的法华镇路往东走一点点,就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叫“幸福路”。说是小路,其实我觉得根本就像个小巷子...
  • 幸福的拉面之二 -- 华山路-湖南路

    华山路--湖南路从华山绿地出来就是华山路了,对面可以看见兴国宾馆。从地图上看,赫然发现兴国宾馆居然占了那么大的一片地,那片绿比华山绿地还大。原先我以为兴国仅仅是作为酒店的那一幢楼而已,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才知道,酒店的那幢楼是上世纪30年代由太古洋行建造的设在上海的总部,叫一号楼。太古洋行在“一号楼”落成後不久,又兴建了“二号楼”、“三号楼”等作为员工住所,供当时的太古高级职员及其家属居住。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