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铅山游记之肆---人物志猫咪归归出租司机----小王的打包故事租车时,我见小王面相敦厚就上了他的小面包车,但他只去过鹅湖书院,没听说过瓢泉和辛弃疾,于是他帮我们沿路问,“辛弃疾原来住的地方你们知道吗?”被问村民大多连辛弃疾也不知道,还误以为我们是来乡下收购古董的贩子,后来去了稼轩乡政府才问到。稼轩是辛公的号,民国初年为纪念辛公而将地名改的,所以有些人只知道辛稼轩的。晚餐是4个人一起吃的,还有一位是五年前帮我提行李登山的丁建华,他专门赶来再次陪我们明天上山。由于中午饿了一顿,主要是凉菜看上去就十分可口,吃起来就更可口,又一次过于激动地点了八个凉菜和4个热菜,麻烦的是分量还特足,热菜几乎没有动,对我来说浪费就是犯罪。但我知道越是小地方或穷地方就越不打包。于是我试探的问王司机:“你们这里打包吗?”“谁都不打,从没见人打包”。态度斩钉截铁。我说:“我们那里都打的。”“我们都不打”。“那你认为谁对啊?”他迟疑了一下说“当然你们是对的,但我们没这个习惯”我开始长篇大论了“今天我们不是去瞻仰朱熹吗?他的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说池塘要有活水不断进入,才能清澈, 也就是说要不段吸收新的先进的东西,思想才不会僵化。”“我没有文化,懂不了”“中国的富豪大多没有读大学,但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东西和新观念,你看很多老人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是不是和现代生活脱节了啊?”“也是,我们这里就是摆酒,剩很多也不打包,是太浪费了”“这是因为自卑而产生的被扭曲的自尊,是贫穷落后的表现”。他不语,沉默片刻后,我又道“我观察在深圳的那么多人,打包的人都是越来越富,不打包的都是越来越穷的。我今天是没有办法打,不然不会让给你的。”王司机终于下决心说:“好吧,大姐,我听你的,打包!”这顿饭另加七瓶啤酒,共145元。王司机电话:1318463554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铅山的“颜回”----丁建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们前面提到的瓢泉,原名周氏泉,辛公改名为瓢泉的,除了外形象瓢外,辛公也是借用了颜回的这个典故。泉分上下两窟,上窟如臼,下窟如瓢。
丁建华的妻子在小孩出生后几个月就离家出走了,但丁一直很乐观,独自将儿子培养成人,现已中专毕业工作了。丁在村里的煤矿开吊车,700元/月。有空就去附近地区寺庙里走一走,帮庙里做点小事,聊下天。不打牌、不赌博。他家在一个小山坡上,门口很开阔,对面的山林树木茂盛,门口种了品种繁多的蔬菜,还养了一只鸡,几乎每天早餐吃个土鸡蛋,中、晚餐就吃自种的菜外加一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