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很满足和享受现状,虽然没有钱做新房,也不强求。我也鼓励他不要为了面子举债建房而影响了自己的写意生活。从他身上看到中国农民少有的清贫但不空虚的生活,这应该得益于他的业余爱好---有空就去寺庙的原因,他可以归纳为“主观的唯心主义者”吧!铅山的美女-----影星陈红宋代就有石塘出美女一说,这到真是名不虚传。从鹅湖山开往石塘的公路边,虽然汽车飞驰而过,我还是注意到了路边的一栋红顶二层别致小屋,问司机那是不是陈红的老家啊?他吃惊的点头“你怎这么熟悉铅山?”我答“我猜就是陈红建的了,在沿路的农民房中这栋最耀眼了”。这个演过貂蝉的美人在2006年出资建了葛仙山山顶的约200米最靠近大殿的一段路,栏杆也是用石头砌的,花了不少人力抬上山。美人担心善款不能用在刀刃上,所以施工队都是自己请的,也碰到过不少困难。但功德做的却是无名功,除了路没留下任何其它的痕迹。陈美人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道教全真派弟子-----吴书胜吴书胜,道教全真派的弟子,生于70年代初,他的出家颇具传奇色彩,母亲从怀他时就一直吃斋,而他从出生到现在从未沾过荤,闻一下就会吐。我五年前见他时,眉清目秀且写的一手让人吃惊的小揩毛笔字,深感后继有人。这次见他,因为师傅走了,加上去年正一派也上山来了,他显得有些沮丧。我鼓励他,“全真派全靠你了,要争气。适当的时候要培养徒弟。”他告诉我去年有一个九岁父母双亡的男孩他很想收徒的,但管委会不同意,更让他看不到前途,现山上只有两个全真派的人在勉强维持,但正一派却有20几个年轻人(俗家)。我再劝他利用已有的基础把中医学好,做出口碑和名气来,继承他外婆的衣钵为香客服务。他外婆在山下免费为任何有求的人看病,但他母亲没有继承,不过家庭的佛道气氛浓厚。他答到:“我天生就是出家人的命,做别的是不可能的了,也不现实,再不学就来不及了。”临行我又再三叮嘱他肩负起全真派的责任和使命。
道教有全真、正一两大派别。全真派主张三教合一,炼气全神,明心见性,兼融释儒。代表人物王重阳,丘处机。其道士必须出家、吃素。正一派以符箓、斋醮、科仪为主,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尊张道陵为正一教主。“张天师”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天师府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上清镇,离铅山约100多公里。自汉代开始,张天师名号已承63代,(第64代传人现在台湾)是我国一姓嗣教受皇帝赐封时间最长的道派,因此流传着“北有孔夫子,南有张天师”之说。和孔府一样,张家的尊贵和荣华不受朝代更迭的影响,家族财产的保障比皇家还大。可惜在我受的教育里,道术是骗术的代名词,因而有主观的不信任感,但只要稍加分析和思考,符箓、斋醮、科仪等道术应该有一定的灵验或价值,否则也骗不了两千多年长达六十几代子孙的富贵。就是文明的摧毁者蒙古人也没有染指这里反而十分推崇,明朝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从清朝开始,政策是扬佛抑道,道教影响逐渐下降,清政府虽不推动但也不干预天师府的活动。和其它省份相比,因为天师府存在的原因(文化大革命时改为学校,先正在重建中),江西应该是受道教影响最深的地方。现实中佛道在这里进行着自然的溶合,伴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宽松,造就了从2000年开始的庙宇数量的又一次的大发展。猫咪归归
2008年8月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