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回来已经近四周了,每每上班的时候望着窗外阴冷的天空,总是有点怀念第一天上山在东西海岸与玉京峰时那灿烂的冬日阳光和蔚蓝的天空。为了感谢协程上那么多旅友的帮助,出发前我在协程上查阅了许多文章,也问了不少问题,因此我也将自己的行程介绍一下,算是给后来人一点小小的启迪。
去年年底的时候,由于销售不利,工厂持续减产,为了彻底降低成本,公司领导决定年底的时候连着圣诞与元旦所有员工一起强制休假,我一共放了11天,从12月24日开始休,元旦过后上班。11天时间要我一直呆在家中是难以想象的,思前顾后,考虑还是去三清山吧,刚刚被评为了世界自然遗产,总有其独特的地方。况且现在是旅游的淡季,来回坐火车,费用也不会很高。元旦前,上海火车票都是提前5天出票,12月20日我自己去北京路的售票点买票,真是淡季中的淡季,后来在三清山与南昌也都得到了验证。整个售票大厅不超过10个人,我看到一个窗口空着,直接就买从上海到玉山的2315次的两张硬座,67元/张。南昌回上海的车票我父亲去北京路买了两次,都没有买到,原因是无票可出,鄙视南昌铁路局,到现在还不联网售票。D1:2008.12.24火车是09:56南站始发,我与父亲各自背着一个包,我手里还拎着一个就出门了。那时正好是早上上班高峰时间,地铁一号线拥挤得不得了,过了人民广场才稍微好一点。火车上人很多,与当初空荡荡的售票大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距离我们的位子两三排的地方有5个年轻人,一看打扮也是去爬山的,一路上吵闹得不得了,后来碰巧他们也是住“三清人家”,这是后话了。因为要让车,火车误点了大概20分钟,在我的预计范围之内。看了看渐渐灰暗的天空,我在火车上就决定包车去山脚下。刚出火车站,就有人来拉客,他开价140,我还110,不果,120成交,我心中虽然知道价格稍微高了一点,但是回程司机几乎肯定是空程,因此没有再计较。走的是条新路,要比老路稍微远一点,但是崎岖的山路依旧是扭来扭去,大概开到全程五分之三的时候,天完全黑了,路上几乎没有交会车,心中除了兴奋还有点哈丝丝。不认识“三清人家”地址的司机在邵老板的电话指引下将我们送到了门口,临走前,司机还塞我一张名片,如果需要回程司机的话,提前两个小时通知他,他会来接的。我收下了名片,算给自己一个选择。出门在外,给自己多点选择总会有好处的,这是我一贯的作风。当时老板不在,守门的阿姨说会回来的。安顿好才知道,那时就我与父亲两个住客。今天是平安夜,由于客人少,只能选择吃面条,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下肚,我们感到暖和了许多。热心的阿姨还让我们烤火,心中暖暖的,驱散了些阴冷。回房没多少时间,老板回来了,到房间来探望我们两位稀客,亲自把空调温度调到了30度,还让阿姨送来了两床被子御寒。客观地说,“三清人家”不是宾馆,是一家条件不错的农家乐,差不多的价格,感觉比黄山山脚下的农家乐的条件要好一点。D2:2008.12.25早饭后,老板亲自开车送我们去售票处,上车前,老板说今天会是好天,当时雾气弥漫。同车的还有火车上那5个年轻人中的两位,听他们的口气是不打算住宿山上。漫长的南部索道将我与父亲提升到了刻有“三清山”三个大字的石头旁,在这里我们留下了三清山的第一张照片。爬到日上山庄还是蛮累的,尽是上坡路。在日上安顿好房间,休息了一会儿,补充了点给养。10点钟敲过,我们正式开拔,到了晚上才知道,我与父亲是当天日上仅有的五名客人中的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