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口小憩几日从黄山下来,去游了千岛湖。次日清晨就乘坐了之前已预订好了的出租车,四人一行一百六十元专车前往八十多公里以外的婺源汪口村。行程一个半小时左右,在一个大桥头的巨大古樟树前停了下来。打电话给农家住宿的主人,她前来迎接我们到她家入住。女主人姓陈,在家中班乐一个幼儿园;男主人是江湾小学较有名气的数学教师。家里的房子是新盖的三层楼:一层是厅堂,吃饭并作游戏空间,墙的一面摆了一个滑梯;两间教室里满满的,孩子们端坐其中,正在上课。我们被安排在二楼,整整齐齐,阳光铺洒着的三间卧室,地上亮铮铮的黄色的木地板,床上白净的床单被单; 一间客厅窗明几净。我们都感到比想象中的农家住宿好得多。一间房子住两个人,一晚六十块钱,一人三十块;早饭一人五块,晚餐十块,有肉菜加五块钱。不错的。太好了。汪口村古称永川村,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东边小得多,连接东西两边的是永川河上游及下游的的各一座桥。村东边还有一座山,叫做向山。 永川河上游汇集了两条河水:一条河是江湾水,也叫做正东水;另一条河是段莘水也叫做东北水,流经整个汪口村一直流向鄱阳湖。之所以人称永川,是使迁入者— 今安徽歙县簧墩俞昌徙婺源第九代孙,后任宋代朝议大夫俞杲于宋大观三年迁来此地,念山中汪汪碧水川流不息,盼后生如水绵长笃生灵感,取《诗。周南。汉广》中“江之永矣”之意,所定永川河,其村名同为永川村。后因村落地盘原属附近汪家产业的平地之上,兼之处于双河相汇的水口,就改称现在的村名—汪口了。我们就住在汪口村中部的双桂巷内。两段式旅行在汪口变成了三段式由于某些原因,与我同行的三位伙伴决定提前离开婺源返回西安。于是前一段四人热闹纷纷的爬山游湖聚餐拍照的情形也告一段落。我是想完成我的旅行计划,并且一路上都很好,没有理由放弃啊。再说我约好了莫里在南昌二十日见面呢。今天是十六日。清晨,背着相机穿行在汪口村里那条窄长的街巷里。慢慢走细细看,过了四公子巷,书院走到了老村子的两个石狮子和桥头,就转到了新村里—正在大兴土木盖房子,样式依然是徽州建筑,但是院落已经很有区别了,况且院落之间的距离很狭窄。折返回原路在巷子中间看到了一家卤肉卤菜的门面,还真是肚子饿了,嚯,转眼到了大中午,干脆买一点吃的东西,要了四小块酒糟鱼(这可是远近闻名的婺源特产哦),尝一口真香啊,好吃。就试着问了老板娘有没有米饭,她笑了笑说我家不卖饭的,你要吃呢我去给你盛。我欣喜,又要了酸菜等,在她家大门口摆了一个高凳子权当是饭桌,于是心满意足地吃起来了,过往的游客们不时地往里面张望。一顿美食五块钱,真是物美价廉哦。起身接着转街,又来到俞氏宗祠,索性又进去看了看。又买了四本书。都是有关婺源的历史,风光,人物的。微微的初秋的风吹拂着,眼前漂流码头的亭子静静的,亭子下面的河水潺潺流动,四周围栏干干净净。凭栏望去,平度堰斩拦住江湾水,不让它无所顾忌地汇合另一股段莘水;而无论怎样,二水汇合的河面上太阳的光线铺洒了一层金辉,波光闪动,我喜欢得不得了,赶紧几步,生怕错过了好时光。捧起新买来的书坐在亭子里看起书来。黄昏的凉意渐生,游人的脚步声也变得稀少了。唯有西天边落日的余晖包裹着我,永川的水流伴随着我,稍远处那向山的绿色渐渐由绿而黛,那村中的炊烟袅袅中那一栋栋粉墙黛瓦煞是好看。婺源的秋天是可以一个人用来闲散惬意地如此享受的哦。农家屋顶上早上起晚了。房东陈老师已经准备好了早饭:大米稀饭,米葱炒萝卜干,外面买来的发糕也叫做切糕--一块块白白的,薄薄的,松松软软的,切成菱形的样子。这是用米粉蒸制成的点缀着绿的米葱,红的辣椒,黑的芝麻,带着淡淡的咸香味。我吃好了早饭,回到二楼的房子里,抱起了被褥登上三楼阳台,晾晒好被褥,又端了把竹藤椅,拿了本书,在被子的前面坐定就开始看《千年文化古村汪口》。秋天早晨的太阳暖暖的,楼顶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闲来不用的农具,用品,杂物,晾晒着两大莆萝新采摘的棉花,一大篮子山野栗子。隔壁院子里的树上结满了柚子,有的绿有的黄,小的像柑橘大的像个西瓜,沉甸甸地挂在树梢。
上一篇:婺源 穿越岁月的容颜
下一篇:忘我山人的三清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