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口开始前往另一个古镇石塘,车程大概30-40分钟。相比较河口而言,石塘对于古街和老宅子的保护更好,因此观赏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很大程度上,石塘的老街和婺源很相像,水渠从每家每户的屋下流过,既便于家家户户日常洗刷,也有助于防范可能的火灾。这里的水质很好,都是山上的泉水,所以至今居民还依旧享用着。房子的造型也类似于徽派建筑。只是相对于婺源的车水马龙,这里更多的是藏在深闺无人识,还是一块有待挖掘的璞玉,所以有更多的原始和真实可以细细品位和品尝。这里的生活很悠闲,很清静,没有城市的丝毫喧嚣和躁动。小镇还是以农业为主,原本珍贵的旅游由于政府的重视不够以及财力投放的犹豫不决,仍然没有成长为应有的支柱产业,让人唏嘘不已……古时的石塘最为出名的就是手工造纸了。自元代开始,石塘人筑槽建厂,大兴手工造纸之业。历史的车轮推进到明朝,为防倭寇的侵扰,明王朝实行了长时期的禁海政策,国内贸易,甚至对外贸易,都不得不依靠内陆水上通道。桐木江-信江-鄱阳湖-长江-运河成了当时国内纸业的黄金水道,这成就了石塘造纸的基业,明万历时,江西铅山县的石塘镇有“纸厂槽户不下三十余槽,各槽帮工不下一、二千人。”据明《铅书食货》记载,铅山县仅石塘镇一地,每年产纸4500多石,其中有200多石被官府收购作为奏本纸。当时铅山生产的纸有连史、毛边、关山、京川、贡川、大表、表心、荆川、书策、白绵等十多种,石塘的纸其实早在元代就已名重天下了。翦伯赞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明代中叶,棉纺织业的松江,丝织业的苏杭,浆染业的芜湖,制瓷业的景德镇和造纸业的铅山,为江南五大手工业区”。加之闻名于世的武夷山茶叶经由此地集散销往全国各地。当时的石塘,商船满埠,巨贾云集,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人口曾一度超过5万。后来随着海禁成为历史,航海业的迅猛发展大大削弱了内陆航运的作用,工业文明侵入古老帝国,也带来了西方列强先进的工业产品和技术,石塘的造纸业也随着清王朝的飘摇而逐渐衰败,终于一步步地退出了繁华的历史舞台,而成为中国大地极为平常普通的一隅。如今迈步在石塘的古街上,仍然时不时能够看到昔日的纸号。这些宅院高大醒目,青砖素瓦,封火高墙,高大整齐。今日的院落依然有着它们洗不去的铅华,只是没有了街上的人声鼎沸……进入这些宅院,天井、厅堂和卧室依旧,只是里面的摆设少了昔日的阔绰。但是门窗的雕花和房梁的木刻依旧清晰和美丽,令你不由自主想起往日这里的辉煌和热闹。除去这些纸号的高宅大院,这里还有大夫第和武状元第,大门上的石雕清晰展示了府第的气派和地位。石塘的饮食和河口很类似,都是本地出产的绿色食物了,既健康又便宜。
下一篇:赏心悦目,三清归来!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