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计划是思溪,与延村连在一起,差不多的建筑,只去了一个。村子创始人姓“俞”,以鱼思念溪水命名村庄,1987年,电视剧《聊斋》在这里取景后,广为人知。未及下车,一群小女孩围上来,操着嫩嫩的童音“你们要不要小导游”,什么事,一蜂拥了,就感觉不好,径直走过去,老董提议,要一个吧,五块钱,或许不错,于是就要一个,三个小女孩杠头将决出一个,介绍的还真不错,9岁,周未,挣点零花钱,父母出外打工,三个孩子的老大,不容易。这里的溪水更宽阔,更清澈,溪边的青石板上,村民们在洗衣洗菜,靠近了看,溪水见底,成群的游鱼在水里追逐,一点也没有我们常见的惊慌,不禁感慨起动物与人的关系,一样是生命,何苦要残杀?这里,才应该是自然界最和谐的状况。窄窄的石板路连起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宅院,普遍高大威严,显示着做官人的倨傲和有钱人的奢侈,房屋多为木制,有精美的木雕,看得见的部分大多已经残破,不是被削掉了脑袋,就是没有了胳膊,小导游说那是红卫兵干的,问她什么是红卫兵,她说不知道。那场浩劫,损害的不止是文物,有时真想不明白,何必要那样?好好的东西放在那里,非要刻上几刀,只为留个印记吗?这种印记有什么意义?---让人痛恨。洪村村口有一石碑,“长寿古里”,据说有村里老人参加过康熙晚年的千叟宴,故而得立,是个山清水秀的村庄,房屋依水势呈弯月型散布,“半月溪水半月村”,是个很柔美的地方,村子里仍然是只有老人和孩子,处处弥漫着老人的沉稳和孩子的稚嫩,见一个驼背老人,后腰别一个硕大的砍刀往山上行走,感觉年轻人不应该贪恋外面的精彩,没有了家庭的舔犊弄孙之乐,抚恤奉养之亲,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又能感受到多大的快乐呢?樟树有避臭驱虫的功效,加上树大荫浓、遮风挡雨,四季常青,很受山区居民们欢迎,只是其木质疏松,老鼠类偏爱噬咬,难做栋梁之材,所以在这片地区经常可以见到生长已数十、数百年的高大樟树,这倒应了庄子的“无用即有用”之说了,因其无用,故可长成,若刚硬耿直、奇货可居,早不知被摧残几遭了。人也一样,越是无用的人,越能顺风顺水,反之,则四处碰壁,饱受磨砺,因之,古人云“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教导人们不要做出头椽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面的交锋倒也罢了,偏有一种变态小人,见不得别人比他强,稍不如意,便跳将出来,鼓动着三寸不烂之舌,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散布谣言,恶意中伤,仿佛贬低了别人就能抬高了自己,一些头脑简单之人,不明就里,以讹传讹,无形中成了小人的同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弄到最后,百口难辩,只有偃旗息鼓,逃之夭夭。峣峣者折了,皎皎者污了,于是就木不再秀,堆不再出,行不再高,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无道理,可是,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一个遍布庸才、奴才的环境下,你还指望它能有多大的发展吗?又说多了。严田的古樟号称全国第一,十数人围不可及,荫至方圆数十米,树下有石桥,溪水依傍而过,树与桥的倒影在清清的溪水里明晰可辨,是个拍片子的好地方。当地人将古樟这一片区域围了起来,收集了一些村民常用的水车、石碓之类,起名叫古樟民俗园,也收门票。园主也是个摄影爱好者,到处挂着他拍的婺原风景,水平不低,生活在那样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毕竟比旅游者有更多的便利。黄家百柱宗祠位于古坦乡黄村,建于清初,有明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共有杉木一百根,故名,也有人说不是确数,每个柱子放一根香,收回时却只能收回九十九根,不明就里,带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说,确是100根,他曾将100人留在祠堂内,每个人都有柱可傍,足以说明,只是个有趣的话题,深究也没有意义。最奇怪的是这座祠堂数百年来,卷棚、梁枋处既无蜘蛛结网,又无燕雀垒巢,殿堂上下,一尘不染,很奇怪,无羁说与这里的气流有关,也是猜测。
上一篇:中国最美的乡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