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思溪、延村是大年三十。
思溪村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几百年来,思溪村人历代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等地经商,主要从事木材、茶叶、盐业等商业活动。经商致富后,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思溪村内的建筑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期所建,现存三十余幢。主要有敬序堂、“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百寿花厅、七叶衍祥、银库等。
通济桥是思溪的一个重要景点,它座落在思溪村口泗水之上,建于明代,是一座两孔廊桥。“通济桥”和桥上的“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
通济桥在思溪村头十分显眼的位置,旅游团队走到这里,导游必举着喇叭筒,指点着通济桥大讲一通,然后游客们纷纷像麻雀叽叽喳喳散落在桥头桥尾不停拍照,把个古桥弄得甚嚣尘上没有一点古意。倒是在泗水的上游,有座从字木桥,简简单单,虽然没有什么历史渊源,但静静地卧在那里,任一波绿水流过,桥边三两浣洗衣物的村妇,一条青石板路蜿蜒通向村里,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去。这是我们后来在村里拍照时发现的木桥。
这座木桥的位置其实离通济桥不远,但由于是一段拐弯,挡住了视线,所以很多游人看不到它。有点像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美女。同在一条流水之上,一边是踏至纷来的热闹喧哗,一边是静静悄然的寂寞,木桥是否会感到一种失意,一种郁郁寡欢。
我发在携程旅游网上的攻略游记中,特意点出它的位置,过后又隐隐担忧,如果大批的游客潮水般向它涌来,扰乱了一座桥心如处子般的宁静,它会喜欢吗。那种喧闹华丽的生活是它所想要的吗。人都不甘寂寞,这既是人的精华,也是人的软肋,桥也像人一样吗。
拍了一张很好看的木桥风景,在皮特过生日的那天,就把这张木桥的图片用photoshop为他制作了一个生日卡片。我把皮特放在窄窄的从字木桥上,这让一位只熟悉剑桥的英国绅士大为新奇,看到自己站在中国江南乡村的木桥上,皮特惊呼,我不会从那窄窄桥上掉到水里吧。
思溪、延村是婺源很有代表性的明清商宅群。看明清商宅很有意思,思溪的“振源堂”、“承裕堂”等商宅,在内部建筑上与普通的民宅不同的是,房屋墙体在临街的那一面不是像平常的民居用泥砖,而是要么厚厚的青石板作为墙体,小偷凿不开;要么就用木板在屋里沿墙体再立一道护墙,为的是小偷在砸墙的时候声音会传出来。人没有钱的时候,为赚钱所累,有了钱,却又为钱所累。真不知道人的快乐在哪里。
思溪最精美的建筑是乾隆年间建成的“俞氏客馆”,在馆内,我们看到12面隔扇门上所刻的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更让人称绝的是门面镌刻着由楷、行、草、隶、篆等字体的96个“寿”字,组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百寿图”,堪称是木雕艺术中的极品。
思溪的小姐楼是一栋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木建筑。小姐楼建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宅后花园里。在花园的天井里抬头仰望,绣楼犹在,佳人难寻。寂寂的美人靠落满了像美人一样无情老去的时光。
楼下天井的墙壁上,有一凿成葫芦形状的小壁炉,上面书有:敬惜字纸。导游说这是惜字炉。婺源是一个崇尚文化之乡。人们对写过字的纸张,也是充满了敬意,从不敢随便扔掉,而是把它们放在这个壁炉里烧化。
端着相机走到惜字炉前拍照。看着取景器里已是痕迹斑驳的惜字炉,想,导游只知道当年这宅子的主人不肯将写过字的纸张亵渎,小心翼翼地烧掉,但他哪里又知道住在这绣楼上的小姐,又将多少思春的幽怨文字付诸这惜字炉。
小姐楼是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所在,谁能说这绣楼上住的佳人,该不是又一个杜丽娘。在我们这个已经没有情书的时代,小姐楼里这小小的惜字炉,让我流连徘徊。
中午在思溪吃饭的那家老板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郎仕女。心里直呼,惜哉,这样的芳名是应该住在那幢绣楼上的呀。
上一篇:驴行婺源06-10-30
下一篇:最美最古朴的桥乡--婺源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