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行之五

第一天的晚餐,说来真有意思。婺源的饭店或餐馆都是没有菜单的。老板说,自己到厨房里去,看到有什么爱吃的,就吩咐下去准备。大家真的好开心,点了满满一桌丰盛的酒菜,还特地要尝一尝婺源名菜----清蒸荷包红鲤鱼,不过味道一般,实在令人失望。几个同伴,在路上屡屡看到肥美的山鸡,早就津津乐道,现在终于让大家一饱口福了。那几天,恰逢婺源第一届民俗风情节,街上商铺林立,货品充足,张灯节彩,热闹不比往常。我们选择的饭店,沿街而立,通过敞开的格窗,正好可以观赏到街上精彩的舞龙表演,和其他富有浓郁当地特色的节目。有歌舞助兴,美食相伴,哪怕是以茶代酒,也要开怀畅饮,庆祝我们相聚在婺源。

晚餐结束时将近9点半,街上依然灯火通明,人头攅动, 我们也饶有兴致地走进人群中,去融入喜庆欢快的节日气氛。人流开始向街尾的戏台聚集,我们奋力拨开拥挤的人潮,朝前涌去。

戏台搭得非常漂亮,上面有八色锦旗,飘逸风中;两边悬挂着丝丝彩带,随风起舞,台上的灯光效果也不错。我虽然不是票友,但对中国的戏曲很有兴趣,现在离舞台这么近,真是个绝好的机会。上演的是京剧,看不清是哪一出,只记得有个老生和几个跑龙套的在打斗,京鼓擂得正响,愈来愈快,台上打得难解难分,正时候,忽然钹子一震,京鼓顺势慢下,鼓声止时,众人已摆定一个很好的姿势,那个老生更是瞪大了眼睛,鼓足了精神。但我还是发觉,他立定时的脚步微微有颤,台上的瞬间精彩,原是台下十几年的苦功打造而成,而一个好的演员,不论台下如何,只要一上场,就应该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支持他,认可他的观众们。我想,这个扮老生的演员也是个戏德颇高的人吧。围观的人群连声叫好,我们也热烈鼓掌,以示感谢。此时的喝彩,对演员们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回报 !

回首间,看到有些村民将小孩子举放在肩上,让他们也能过把戏瘾。我不禁联想到小时侯,父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带我去看烟火和灯会,而我却没注意到,父亲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还在逗我笑。也许这些看戏的小孩子,还什么都不懂,只是感受一下热闹的场面和花花绿绿的行头,不过我想儿时的记忆,哪怕只是点点滴滴的片段,都应该会铭刻在心里,陪伴一辈子吧。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去接触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这样的言传身教,恐怕就是文化和文明延续的最好最直接的方式了。

逛完灯会,回到詹老伯的家里,我们又玩了大半夜的“杀人游戏”。这个经典的游戏,我走到哪里,都要广而推之,而且每次玩都有新的体会和提高,不用说推理和分析的技巧越来越高超,“杀手”的作案手法也越来越高明了。我们虽然觉得意犹未尽,但还是决定为明天的旅程好好养精蓄锐。乡间空气清新,夜里寂静无声,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九个人精神抖擞地乘上包车,婺源的旅行就此开始了。

(本人常辍于笔耕,刚写到第五集,还没开始写美丽的风景,不过一直在坚持,并且是写完一集马上上传,希望各位旅友见谅。)

热门游记
  • 热贡之门 THE DOOR OF REBGONG

    每个人都有一扇心门,打开这扇门,我们能看见人的原始冲动和欲望……我们在精神的荒原上流浪。我们在黑夜中走进了绝望之谷。面对着那无穷的虚无,我们自问:生命的根基何在?我们呼喊:回家的路在哪里?谁带我回家?人天生是一个寻找者,他一生寻找回家的路。当人回家时,他在心灵深处就睁开了一双明亮的眼睛,远处肯定会有一扇为他开启的门——那就是信仰。门后就是一个家,一个港湾,一个可以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墙。在每一个人的心...
  • 青海(一) 同仁的微笑

    青海同仁县有两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大寺院,吾屯上寺吾屯下寺和隆务寺,前者为隆务寺属寺。在吾屯上寺门口,看到几位小喇嘛正在路边玩耍,两个小的在抢可乐,而哥哥却安慰教育着小弟弟不能如此霸道,在弟弟急急下咽时用手拍着他的背轻声安抚。小喇嘛的笑脸深深感动了我,而这张同仁的笑脸,在后来去藏区的路上,成了所有喇嘛们都公认的最喜爱的图片。同仁藏语称“热贡”,意为金色的谷地。14-15世纪,藏传佛教传入同仁地区,兴...
  • 2012年6月猪蹄的青海西藏行纪——热贡的色彩

    在吾屯下寺的门口,次成手里捧着一包北京方便面叫住我们,让买门票不贵,就让他顺便给我们导游一下次成带着那一大块儿钥匙,一个殿一个殿一个塔一个塔的带着我们去看有的时候,要弓着身子去开锁这中间小姑娘遇到一个冰岛老外,两人聊起来次成说,你怎么不去和他讲?我告诉次成,我到这里,就只是为了和你说话行程总录:2012年6月猪蹄的青海西藏行纪——总&杂Tips吃:如果同仁的安排是两天,时间紧凑,记得随身带些顶饿的...
  • 记录青海同仁(含攻略)

    同仁故事故事一:在从西宁到同仁的大巴上,遇到一位老爷爷,爷爷八十多岁了,典型的藏族人,身体很硬朗,汉语说的不错,我们的对话从这里开始。爷爷:你去黄南干嘛?我:我要去同仁。(我以为做错车了)爷爷:我们同仁就是黄南州。你从哪里来?我:北京来的。爷爷:哦,我去过三次北京,第一次是五十年代,第二次是九零年被邀请去参加亚运会,第三次是去年。我:您去过北京啊!爷爷:嗯,我老家就在同仁,政府给我在西宁分了房子,...
  • 坎布拉与中国夏都

    同仁本是被我N次阅读的佳地,之后去哪,就有些不可明辨了。但尖扎的坎布拉国家地质以及森林公园也在我心里烙了印记。那6号就奔那吧。队伍庞大,乃至同仁车站单调了一辆中巴为我们服务,惬意得很啊。孰料好事还在后头,美事需得慢慢到来,哈哈!车在隆务河谷间行驶了一段距离,尘烟迷离混合了光辉照了村庄,亮了河曲。弯弯绕绕间,沟沟坎坎里,阡陌纵横处,生命高昂的气息吸引着我,竟有些挣扎不能脱的感觉。明白自己在心里深深迷...
  • 2012年6月同仁,隆务寺

    2012年6月同仁,隆务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