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婺源: 岭脚, 无人驻足
岭脚, 顾名思义, 就是浙岭脚下的小村庄. 旅行者在这里跳下车, 就匆匆背上行装, 沿着石板路翻山去了. 没有人在这里留宿, 停留也只是吃个面条, 再上路. 岭脚没有农家饭. 村口兽医站也暂时成为旅行者一个歇脚的地方. 不过, 站长大叔面对我们五人的一个丰盛午饭, 也挺狼狈. 为确保午饭材料的质量, 我们的大厨还亲自到大叔家里抓鸡抓鱼. 村民也被我们的大动作吸引过来看热闹. 试想, 在这一个偏僻的乡村, 年夜饭也未必如此丰富. 也因如此, 我有点过于奢华的歉意. 后来也有几队旅行者经过, 大叔也无法招待. 乘着准备午饭的空档, 我跑到村里闲逛. 站在村口的空地上, 那一个破旧的五角星很快就阻挡了我的视线. 相信这里曾是村庄的人民公社. 五六十年代, 全部村民都要在这里颂读毛语录. 旧屋已荒废, 屋顶塌了一大块, 还有的只是门架上那个破旧的五角星. 村子座落在山间的平地, 面积不大. 山里的小溪汇成小河, 将村子分为河东村和河西村. 沿着村子里的石板路, 一切幽静, 隐约里有微弱的畜粪气味. 碰见老妇背着竹箩, 后面跟着个小狗 河边, 妇女在阳光下洗衣. 日子就是这样地消磨. 虽说这里只是个小山村, 大地主总是有的. 我在一大宅门前停步. 屋内的光线昏暗, 但还能发现里面的木雕有所不同. 相信这里必定是大户人家. 于是不请自进, 穿过黑暗, 再到前厅, 更确定里面的木雕精细. 就是门裙上的平板上也雕着宝瓶, 这是在理坑也看不到. 主人对我说, 这屋是土改时分的, 这里还住着其他两户人. 他还打开前厅的大门, 让我看精致的门楼. 我才发现刚才进屋的只是侧门. 门楼上的砖雕还保存良好. 从砖雕上残余的黄泥, 当年主人用泥封使雕刻免受破坏. 这几年, 一路走过多少古村落, 文革遗留下来的伤疤一直让我痛心惋惜. 告别大叔, 我们向山上高处升起”狼烟”之处进发. 我想, 那是山火吗? 还是烧稻草? 但山那么高, 又怎么会有田野呢? 山路不是很陡峭, 但背着行李, 也就不一样了. 汗水沿着脸夹一滴一滴地掉到石板路上, 滋润着这千年古道. 资信:-徒步约三小时, . 由岭脚到官坑, 会经过5个石亭. 在第4个亭有分叉路, 穿亭过到官坑. -在山下请个挑夫是明智的.
(wu yuan)
上一篇:春游婺源大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