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我的婺源--石头山上探石城(程村)

最早见到石城的名字是在清华吴老师网易相册上,当时就有了点感觉。石城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游人稀少的地方,同是大山中的村庄,庆源在网上已小有名气,石城几乎没见人提起过,这更引起我的兴趣和好奇。

去大鄣山和石城是同一条大线路。大鄣山水美石美,是去婺源的必游之地,我这里就不费口舌了。想说的是,此次出游,品尝了乘摩托车出行的极大好处,其自由度、爽快度非任何交通工具可比(当然最极致的是徒步,前提是你要有好的体格),就是坐越野车也望尘莫及。因为坐在汽车里,绝对没有在摩托车上那样开阔的视野,也没有那种三步一停、五步一拍(照)的方便。只不过你得找个好摩托车司机,热情、正直、善解人意和会玩、爱玩。

我请的小钱师傅就住在吴老师家附近,他的客人也多是住在吴老师客栈的游客。资深驴友、摄影爱好者他带过很多,再加上吴老师旅游理念的熏陶,已成了很好的导游和玩伴。同他出行,会增加很多乐趣和见识,寻觅到不少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正让你玩得尽兴。

从大鄣山下来,我们向石城进发。别看石城名不见经传,上山的道路却修得极好,看得出,这是一条新路。前半段山路,满眼是浓密油绿的树木,据说再过一两个月到深秋就更漂亮了。红叶黄叶一片耀眼,斑斓得很呢。爬到半山,树木被越来越多的竹林替代,一片山一片山全是竹子,在山风中摇曳翻滚。再往上走,石山的特征就明显了。树木越来越少,到处是裸露的石头,公路简直就是在巨大的岩石上凿出来的。吴老师的夫人告诉我,这段路的尽头,远远看到一片石林,那就是石城到了。不过此石林可不是彼石林(云南),不过是山上冒出来的一大片尖尖的岩石。既然已经开始有人到此一游,免不得就会出现诸如此类的新名称。其实石城的名字也属这一类,到了村里才知道,它其实是叫程村的。

为了看看石林和村庄的全貌,摩托车顺小道直绕到村子的后山。山上有一块块的菜地,种着豆角玉米什么的,但是稻田一块也看不到(后来听说是因为石头山上缺少水的原因)。从山上往下看,石城尽收眼底,一条石板小道从山上直下村中。再往远一些看有几棵十分高大的树木,小钱说那就是村口了。这里还有个说道,这也是从小钱那知道的。婺源的大山,千百年来森林复盖,参天大树密集,这从那些老房子的巨大横梁就可以看出来。不是几百年的大树,根本成不了这样的大梁。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这样的大树山上已经见不到踪影了。尽管这些年来强调环境保护加强植被恢复,但要回复原始森林的原貌谈何容易。不过这事也有例外,大树总算没有绝迹。在婺源每个村庄的村口,必定保留着几棵百年以上的大树,这个是动不得的,是村子风水的保证和象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这硕果仅存的大树。

我同小钱商定,他驾摩托车从原路下去绕到村口等我,我就顺小道下去村里看看究竟。从青石板小路走下去,很快就钻进村了。我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反正摸到哪算哪。大山里平地稀少,村中的房屋比较密集。别看这么个石头山上的小村庄,也有几所大宅子。巨大的横梁,雕龙画凤的门窗,一样也不省。小小的山村,竟然有两座大祠堂。虽然它们都已破旧不堪了,但那百年大树的巨梁,粗壮的立柱,还有造型奇特的木雕,铺地的整块大青石,仍然显现出昔日的辉煌。祠堂已经成了公共用地,满墙还刷着毛主席语录,一位中年男人坐在那里编竹筐。走在祠堂空荡荡的角角落落,感触到的只有岁月的沧桑。

热门游记
  • 上海 人民公园 荷花池

    闲来无事,恰逢今天是上海最热的一天,也是我27岁生日的一天,也是周六上海人民公园相亲大会的一天,也是没有任何约会(拍完后有了约会,呵呵!),只有自己一个的一天……我依然选择出发。就有了下面的这些照片,照片的背后是一个满头大汗的小伙子啊。温度实在给力的很。
  • 文艺小清新上海

    上海一个离无锡很近的城市,上次去已经是世博会的时候了,本来清明假期想去杭州,偏偏想到的时候地段好的酒店都被订光了,转而查了一下上海,汉庭全季还有很多地段好的百元房,12306订票,说去就去。此行的目的地--蜡像馆,田子坊,新天地。去上海还有一个很方便的是地铁可以刷无锡的公交卡,省去了很多麻烦,不知道是我认识的人多,还是中国真的很小,在徐汇区找教堂的时候,偶遇朋友,在南京东路喝咖啡,巧遇同事,大概大...
  • 持螯赏菊正当时。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已有六年没有举办菊花花展了,今年开始恢复,本来约好朋友一起去赏菊,可朋友最近都有事,要到20号以后,我等不及了,先去探探路一睹为快。满城尽带黄金甲。
  • 上海苏州河十八湾

    在网上发了一点旅游中的感受和图片后被原来公司的各位领导看到了,她们对图片和文字安排提了许多意见,尤其是张领导还指出了许多笔误的地方。为了改正错误把去年拍的苏州河在普陀区的那一段拿出来重新编排,不知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否合适,还望各位领导不吝赐教。人人都说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但和黄浦江紧密相连的苏州河又何尝不是上海的母亲河呢?苏州河上流传的故事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更近更亲切,苏州河静静流淌了数百年,养育了...
  • 上海外滩和外滩源

    小的时候家住在外滩边上一条叫四川路的路上,有事没事就往外滩跑,后来上中学,天天要到天文台摆渡去浦东的学校,那四年里每天更是在外滩要来回四次。大概在两年前,有一次陪一个外地客户走外滩的观光隧道,从南京路外滩出来后我们就往天台的方向走。看着对面百年沧桑的老建筑,我们走得很慢。突然那客人问我,这里为什么叫外滩,我说我不知道,那客人又问我,现在在修建的外滩源是指哪些范围啊,我说我不知道,最后他带点失望的问...
  • 上海印象

    浏览过北京皇家园林的气派与恢宏,浏览过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秀气,而上海带给我的却是都市的繁华和经济的繁荣。记得第一次去上海是在世博会的时候,领略了各国的异域风情,但由于时间很短,所以对上海认识谈不上,趁着端午小假,才再一次来到上海,有幸真正领略上海的文化。第一天来到上海,天气不是很好,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上海的地铁很发达,足足有12条线,能通往你想去的任何地方。穿梭在城市中,你会发现上海是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