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在村中转来转去,不时往人家的住房中探头探脑,反正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从一座大宅子经过,里面有几位妇女正在忙着什么。我感觉会有点什么看头,征得主人同意走了进去。也是一户典型的徽派建筑,高大气派,保存得挺好。有精美的雕花门窗,古老的家俱。两位中年妇女和一个姑娘在桌子上和着大块的面团。难道她们也象北方人一要会做面食?一问才知道,这是米粉,她们正在做一种应节的食品,今天是中秋节呀!哈,我早忘记这一碴了。她们热情地把已做好的半成品拿给我看。一种是长圆型大的块状,一种是指头大小的小长条。把它们蒸熟,再切片蘸着料吃。主人一再邀请我品尝这种食物,但蒸熟还要一个多小时,我实在等不及了。这家的小姑娘长得清清秀秀,她告诉我她也去过广州。大山里的人同外面世界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不舍地离开主人家,再向村口走去,几位闲聊的老人七嘴八舌地帮我指路。路上遇到一个小女孩,脖子上吊着一只用绳子穿着的大烧饼。我极想给她拍张照片,可她太腼腆不肯答理我,我只得作罢。
村口到了。高大的银杏树和枫树标志明显,小钱在在那同村民闲聊。一群孩子在嘻闹游戏,那天正好是周日不上学。刚才给小女孩拍照未成心有不甘,看到旁边有两个小男孩,就问能否给他们照个相。不想我的提议获得十二万分的热情回应,进而“事态”竟一发不可收。两个男孩刚刚摆上甫士照了两张,后续部队就不请自到。一帮男孩你推我挤抢着露脸,摆布了好一阵子才完成两张集体照。这些山里娃娃根本不知害羞为何物,坦露的都是最直白的本性。短短几分钟的接触。我已发现他们性格的极大差异。有的文质彬彬象个书生,有的一脸诡密挤眉弄眼,有的一本正经装大人,还有一个就是个古灵精怪的小猴子。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拍单人照,以充分展示“个人魅力”。这会儿又挤进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这女孩子可不同挂烧饼的那个,一排洁白整齐的虎牙,表现欲简单暴棚。她占了位就不肯挪窝,两手插腰还媚眼四射,来得晚可数她拍得最多。这一拨还没完,又来了更多的加入者,挤挤嚷嚷好不热闹。因时间已晚我们还要赶路,只好又给他们拍大集合,最后一张连孩子他妈也进来了。这过程中那些猴儿精的孩子对我手中的数码相机极感兴趣,听说能看到刚拍的影象,把我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都想尽快见到自己的尊容。我把着相机让他们看,手松一点儿可能早就没影儿了。看着眼前这群爽真可爱的山里娃,我拍胸脯保证一回去立即把照片印好寄给他们。孩子们急不可耐地问我什么时候能拿到照片,可我怎么能够讲得清呢。这大山里的村子每天最多只有一次农用车出入呀。孩们争着在我的小本上留下自己的家庭地址,手快的抢过去扒在石头上写了起来。最后还是一个小孩的舅舅留下了地址,因为只有他才能说明白邮编和房号。照片已经寄出好久了,一直没有回音。我后悔当时没有留下他们的电话。我最担心的是万一照片寄丢了,我会失信于孩子们,会让他们的期望落空。
相关照片请见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maomaobobby&_dir=&page=2
(从村子后山看石城(程村))
(石头山上的公路)
(中秋食品)
(村中的祠堂)
(性格各异的山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