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让人不由联想到台湾的鹅銮鼻,陈升《塔里的男孩》曲调飘来。
第三站:第一海水浴场
一浴的海滩不像栈桥和小青岛般都是礁石,而是变成了细沙,混合海水,就成了大片滩涂。尽管薄暮时分,海水微凉,还是不少人海中自在,对青岛人来说,这也许是家常便饭。
第四站:鱼山路
青岛的街道太有味道,除了高高低低,异国风情,最令人欢喜的就是那片绿意和安静。植
被随处可见,路牌充斥着民国风味,虽才七八点,路边行人已不多,连吃饭卖东西的小店都是安安静静,全然没有郑州般大喇叭的商业风味。不由逛了又逛,一直走到浙江路基督教堂,已是暗夜。
晚餐:中山路王姐烧烤挨着的一家小店,臊子面味道一般,但烤鱿鱼的酱汁味道浓郁,很值得一尝,尽管6元一串的要价有些贵。去买的时候排了好久的队,只是这一区地上到处乱扔的烧烤签子大煞风景。中国的游客经济啊……
不得不赞一下青岛的崂山可乐,比百事和可口可乐后味绵长,因为加了中药的缘故,一路走一路饮,想到离开青岛就喝不到,万分不舍。
[D2]早餐:
早餐:劈柴院的豆腐脑+素包+馅饼
劈柴院的小巷颇有味道,豆腐脑距离传说中形容的美味似乎还有一定差距。臭豆腐、锅贴等小吃也在大清早便热乎起来。
第一站:八大关——第二海水浴场
八条绿意葱茏的街道,如果下点小雨太惬意不过。
沿着八大关其中一条直接走到了花石楼和第二海水浴场。二浴要小得多,大中午没什么人,路边许多拍婚纱的新人。
第二站:奥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