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诗中“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看注解是如此解说:“‘疏勒’原为汉西域诸国之一,汉朝廷曾在此数次与车师后王国及匈奴激战;‘祁连’即祁连山。‘疏勒’‘祁连’在这里当为边地的代称。祁连山高故曰‘云阵’,‘星旗’与‘云阵’相对,应指以星为文饰的旗。”读到这个解释,当时总觉得有点不是很妥帖。“疏勒国”也就是今天的喀什,与祁连山还是有很远的距离,而河西走廊一带曾分别为月氏和匈奴占据,汉朝曾在此与之激战并迫使其西迁。若是写祁连山一带的战事,那为何又写到那么远的疏勒国呢?似乎逻辑上有些不通。再一查地图发现此处有一疏勒河,在祁连山脚下流过,经敦煌附近注入沙漠。莫非此处的“疏勒”是指疏勒河?在旅途中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突然我想到诗中“星旗映疏勒”的映,是否可以理解为星旗倒映在水中呢,如果作此解的话当必属疏勒河无疑。个人理解,还有待专家指正。
历史人物——汉武帝、霍去病
谈到河西走廊不能不提汉武大帝,没有他的雄才大略,也就没有丝绸之路。汉武帝一句“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是有张掖郡的诞生。霍去病以年方17获封冠军侯,横扫祁连山,灭匈奴,年21拜大司马,算得上是最年轻的国防部长了吧。话说当年霍去病痛击匈奴,汉武帝特赐三坛御酒,霍大将军说仗不是我一个人打的,是众人之功,今天三坛酒不够咱兄弟分,为了与大家能有酒同香,把御酒导入泉水中。全军将士无不高呼“大将军威武”有人说这就是酒泉市得名之始,当年倾倒御酒的泉眼据说在今日酒泉公园之内,可惜此行到酒泉只是途径,不能亲往亲尝霍大将军的美酒余香,只能留待下次再来了。当然后面略微查证,酒泉之得名或许并不是据此而来,但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只为向这位天才战神表达敬意。
自然风光:戈壁、大漠、雪山、黄河、高原
西北的粗狂之美,荒凉之美需要用心去体会。火车一路往西往北,地貌越来越干旱,开始还能看到些许戈壁中的骆驼刺,再往敦煌方向,连骆驼刺也越来越少,终于几乎什么植物都看不到了,进入荒漠,最终进入沙漠地带。同行的路上遇到两个嘉峪关本地的人,当我们对着窗外的戈壁兴奋得不停地拍照眺望的时候,他们说“唉我们看着这些东西就想睡觉了,觉得好单调好枯燥”这也不难理解,就像北方人去到南方看到荔枝树大呼“哇荔枝树……”然后一通猛拍,其实人同此理,只要是自己没见过的、新鲜的一定是最吸引人的。看着窗外几乎不变但不断移动的景色,听着火车规律的撞击声,坐在车上最适合冥想了,所以去旅行我一般首选长途火车,一路看一路冥想这未尝不是最美好的旅途享受。
去敦煌的路上
敦煌一个一定要去看的地方。如果时间紧的话,至少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是必看景点。如果时间充裕的话那玉门关遗址,雅丹地貌等去看看就应该相当丰富了。此行在敦煌只住宿一晚,故只看了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推荐指数:★★★★★
莫高窟
三危山
史书记载“帝舜窜三苗于三危”三危究竟指哪里待考,但对面这座山确实是三危山。
鸣沙山
驼队
月牙泉
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多,手机拍照不给力
敦煌夜市
凌晨左右才刚进入状态
上一篇:四千公里的视觉笔记(西安—敦煌)
下一篇:敦煌莫高窟浴佛节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