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印记——秦皇古驿道
驿路越走越陡峻。告别石子路后,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车辙印沟。路边停靠着一辆4匹马驾驭的木轮车。两轨距约三尺余,车轮直径八寸长,深於十寸。这古老的车辆,清晰的车辙,已经将人们带回了当年此地车水马龙的盛景……。
望着石路,用手触摸这冰冷的车辙,不由追忆始皇当年扫平天下诸国时,秦军百万人马出征的景象,耳边不时回响起战车、马蹄、战靴辗踏路面发出的隆隆声响。车辙沟迹旁边是秦皇的歇灵台,当年途径井陉口的秦始皇灵柩就是在此停歇。
●六面方石
过了第一段古驿路后,沿着坡路上行,眼前是由整齐的小块方石铺就的平路。铺路方石呈淡淡的青色,也不知历经多少的车轮碾轧、马蹄踩踏、风雨侵蚀,石块已经变得光滑如镜。
往前每隔20米左右便砌有一道高凸而起、近30厘米厚的石槛。问过导游,才知这一道道石槛是供重型车上坡时停歇和沿坡缓慢下滑而设的石坎,起到为车轮打眼儿的作用。采用六面方石铺路有其独特作用,待一块方石被碾压成凹坑时,可翻转过来重复使用达六次之多。可见,当时的工匠是多么精心节省石材。秦皇古道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多少智慧和艰辛。
●东天门关城下的车辙
拾级而上,过了坡度较大的一段驿路后,眼前跃然出现一座威严的关城。此处即是连接秦、晋、燕三界的要冲——井陉口东天门关城。
关城下有两条长达18米,最深处达尺余的车辙印。据考证,辙痕的间距与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战车的轨距相同,可以断定是秦统一后下令“车同轨”的制度后留下来的。
此段路基岩石面,明显可以看到低于两边。这里被称作“燕晋通衢”之孔道,也是史记所载“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具体体现。初始时,路面较高,过往车辆长时间辗轧同一地方,车辙深到一定程度便不能通行了(路面凸石托车底),又因有城关在上不能翻修,工匠只好将高于车辙的石质路面铲平,再任车辙碾轧,形成深深的车辙后再将路面铲平。这样周而反复千百年,路面竞下降了2米余,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很深的关城门洞。
东天门是一座关城,分东阁、西阁,两阁相距不足50米。南北两峰直插两阁,浑然成为一体。这里拥有井陉地区最为完整的7公里秦皇古驿道。
●劳而无功的“伪城墙”
在东天门向西、向北延伸的山脊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见证当年井陉军民联合抗击法军的历史见证——青末庚子城墙。由于经近年村民的拆除重建,变成今日不伦不类的样子。个人认为:如今的庚子城墙只得将其称之为一段“伪城墙”。
秦皇古道游览用时:2.5小时
TIPS
门票价格:古驿铺、秦皇古驿道、东天门关城 22元/人。(有学生票出售)
住宿:无住宿接待。可到井陉县城旅馆 40元/人。
餐饮:景区周围没有饭店就餐,应尽量把用餐地点选为井陉县城或别处。
井陉东天门行车信息
车游路线:秦皇古驿道距石家庄30公里,石太公路、石太铁路倚其而过。(乘京原线火车途经此处,有井陉停靠站)
从鹿泉市出发走307国道途径下安镇、上安镇,见“秦古驿道”路标左行至白王庄村(电厂西门后)。秦皇古驿道就在白王庄村后。
在山门前购票后可直接将车开到山顶古驿铺停车场(山门到古驿铺为上坡石子路,约1公里距离)。
路程:鹿泉市区——上安镇白王村,路程约22公里。
路况/提示:鹿泉市到上安镇路段为307国道公路,路况不错。沿途大型货车,注意来往行人和车辆。
停车/收费:免费。
高速/收费:直接走307国道,不需交纳高速过路费。
“破败”的宋代古城
“天长镇是一个宋代古城,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出发之前,一位网友曾这样介绍宋代古城。
天长镇,离娘子关只有16KM,是宋代军城,明朝至58年以前都是井陉县城,宋、明时的城墙至今还保存着。但我等心有渴望地驾车奔赴天长镇后,连连大呼特呼上当。以下是此次驾车“井陉寻秦”途中宋代古城的亲历印象。供各位参考。
体验:非新非旧的街道民居
井陉自秦代置县,宋熙宗八年(1075年)在天长建城,距今已有930年历史,是宋、元、明、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代县治之所。
上一篇: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记行
下一篇:西柏坡,勾起一代又一代求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