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这里,你相信吗?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说法,我能相信。 这是BB的愿望,虽然不是我的。但是, 我的愿望是实现他所有的愿望。所以, 我来了。
在拿到通行证的那一刻,心中许久的忐忑终于化作了平静。或许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我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 看到另一个全新的自我。 后来的路途才让我意识到, 跨入珠峰的地界,这只是刚刚的开始。
羊肠路,这是次仁师傅以及当地藏民的叫法,其实就是通向珠峰大本营的盘山公路。 一路的尘土飞扬, 砂石飞溅,汽车开在路上永远望不到尽头, 等到了尽头处往往又是大大的急弯。我努力地在我人生经历的字典里查找这样的公路,结果是,查无此条。我们不停地盘绕, 不停地前进,似乎只是在不停地停滞不前。 当到达一个山顶的时候, 次仁师傅贴心地为我们找寻到一个安全的拍照地点。这时我们方知这羊肠名不虚传。若不是师傅的驾驶技艺如此的高超娴熟, 我不知道我这条小命是否可以保得周全。 或许, 这也是一种无知者无畏。从重庆去九寨沟的盘山公路如此, 雅鲁藏布江上的318国道如此, 现在的羊肠路也是如此。 山的那边还是山,路的尽头还是路, 三个多小时的羊肠路,就像一辈子那么漫长, 身体在不停地做上下垂直运动, 脑袋一直在车内控制不住地横冲直撞, 胃里如波涛翻涌般一浪接着一浪。我紧闭着双眼,攥紧着拳头, 心中暗暗地告诉自己, 我能行, 真的, 我能行。
西藏回来之后,BB好奇地在网上查阅了一下, 网友们把这条盘山公路戏称为搓板路。很形象。 羊肠路是视觉的体验, 搓板路是身体的感知。队友说, 这样的地方十年之内不会再来了。还好, 不是一辈子。
就这样,我们就来到了珠峰大本营。钻进了一个让自行车瞬间崩溃的帐篷。这是一个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地方, 一圈像长条沙发一类的“床”环绕在帐篷之内, 我们姑且叫做大通铺吧。 帐篷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炉子, 炉子的旁边是一些牛粪。 帐篷的入口处不时钻着风,东北冬天那种冰冷刺骨的寒风。这让自行车这个来自上海的奇葩男人很是不淡定,一晚上都纠结于选择哪个睡觉的位置能让自己最大程度的守住温暖。甚至于不顾女生们的反对要睡在我们的中间。 一会儿又盘算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离开这个鬼地方。 最后,他还是没有选择中间的位置睡下,到不是因为帐篷的主人说那是留给女生的地方, 而是他惊奇地发现那个中间的地带有个巨大的下陷的坑。 男人啊, 腰实在是伤不起滴!出于对他的关照, 后来老板和师傅在睡觉的时候都给他加了被子,然后, 他在半夜时分,热醒了。
在珠峰大本营的晚餐是蛋炒饭。这是一碗多么终身难忘的蛋炒饭啊!那是一次除了生存还是生存的抉择。就是这样一碗饭, 我吃吃停停, 停停吃吃, 吃得差点断了气。抉择的时候到了, 究竟是要吃饭,还是要喘气。高原的氧气是如此的稀薄, 似乎每次都要口鼻并用才能保证足够的肺活量。
晚餐过后,是我的主场。没想到高海拔的地方令我如此的霸气外露。一圈80分下来, 连着打了风筝两口子两个大光。 并荣幸之至地观摩了“米其林舞蹈”。至此,龙哥威武了。
夜里,为西藏之行专门购置的睡袋终于派上了用场。我和BB的睡袋拉锁处在夜里闪着亮黄的荧光。 身下的大坑也无法阻碍我的睡眠, 伴着酥油的味道, 这一夜我睡得很香。 可怜的BB, 自上了珠峰一直头痛, 肺活量大的人果然高反也强烈些。
Day 13 (6/19):珠峰—日喀则景点:珠峰等山大本营、乌拉山口、拉什伦布寺宿:日喀则山西面
Good morning, Qomolangma!
今天,是一个大大的晴天,早上起来就遥望到了珠峰的山顶。次仁师傅说我们是极好的运气, 有的游客一周的守候也未得见庐山真面目。
经过了大本营,前往海拔5200米纪念碑还需要继续往南约4公里,这段路只能乘坐环保车或徒步。经过了海拔5200米的石碑,再往南就是绒布冰川和攀登珠峰的路。考虑到体力的原因还有继续要赶的路,我们选择了搭乘环保车。 车上的一群东北大爷大妈, 爷爷奶奶在热烈地讨论着, 瞬间的错觉,我只是在通往某平原景区的公交车上。